【城市更新】剑南街道:老旧小区焕“新颜” 居民迎来新“生活”
作者:周韵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7-03
夏日时节,剑南街道检察院小区里,路面平坦整洁、楼道粉刷一新、车位规划整齐......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顺利完工,大家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今年以来,剑南街道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聚焦居民“急难愁盼”,坚持“面子”与“里子”齐抓、“硬件”与“软件”并举,积极探索专业化、规范化长效管理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为居民打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小区变样 居民幸福感“旧地升温” 每到傍晚,家住弘扬小区的张阿姨都会带着孙子,在小区新建的休闲广场玩耍。 “环境变好了,功能布局更加合理,我们住在这里温馨又暖心。”说起小区的改变,张阿姨赞不绝口。 弘扬小区建于1992年,共有居民126户,过去因基础设施落后、功能配套不全,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针对老旧小区改造中存在的难点及突出问题,剑南街道以“先建党支部,后建项目部”为原则,组建工作专班,收集居民意见,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切实做到项目有人抓、问题有人管、工作有人推,确保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如今,弘扬小区 “颜值”提升,居民切实享受到发展的红利,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 在水电新村小区改造现场,破碎机正在进行路面破碎,为接下来的污水管网改造做足准备。该小区改造包括:新建门卫室、停车棚,屋面防水改造,路面沥青铺设,外墙粉刷等,将有效改善居民的居住和出行条件。 居民的广泛参与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剑南街道坚持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通过实地调研、研讨论证、协商共议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实现居民点单、社区接单,精准满足居民需求,让越来越多的老旧小区通过“菜单式”改造发生了精彩蝶变。今年,剑南街道已完成20余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多元共治 小区焕发新活力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如何实现“一次改造、长期保持”,小区治理成为了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重要环节。 位于滨河西路的积英小区改造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但因没有物业公司入驻,存在管理难题。为此,剑南街道通过让社区进驻小区,帮助成立业委会,搭建社区与居民相互沟通的桥梁,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进一步提升了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水平,让居民自治之花在老旧小区绽放。 走进绵竹实验中学教师楼,沥青道路崭新整洁,门禁系统、监控设施一应俱全,给人满满的安全感。小区内,剑南街道老旧小区改造专班负责人马丽正在对居民进行回访。 “如果居民对改造后的小区治理还有更好的意见建议,我们会根据实际,进行重点落实。”马丽说,为积极引导居民发扬“主人翁”精神,坚持“党建强基,治理强效”基层治理理念,以“热心人”参与、规范化管理、物业并行“1+2+N”多元共治模式,建立“社区+党支部+物业+业主代表”的共治共建共享机制,共同建设和美家园。 “目前我们正在实施改造的老旧小区有180余个。”剑南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继续通过“坝坝会”“有事来协商”“选民代表大会”等基层治理平台,搜集了解居民对改造项目的意见建议。同时,依托“纪检+人大+选民”的一体化协同监督模式,对老旧小区电梯加装、停车位改造、污水管网铺设等最容易存在矛盾的项目的设计规划、改造情况进行持续监督,确保老旧小区改出高质量,助力“老旧房”变身“新楼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