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紫岩街道圣新村: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6-07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紫岩街道圣新村通过打好“乡情牌”,念好“人才经”,多措并举识好、用好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增添“活力”。

6月5日下午,在紫岩街道圣新村5组,新建的机井惹人注目,随着电机转动,水花喷涌而出,抽上来的水源源不断地顺着沟渠流向农田,滋润了秧苗,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有了这口机井,我们的粮食产量就有保障了。”村民王相龙高兴地说。

眼下正值大春生产的关键时间节点,因近期降雨较少,圣新村5组有近400亩农田得不到灌溉,导致农作物缺水严重。今年5月下旬,在外发展的村民何平返乡时了解到情况后,主动出资3万余元,新建了一口50米的深机井,用于满足村民的大春灌溉用水。

自2013年开始,何平便在外打拼,闯出了一番事业。受故乡山水的滋养和良好的家风熏陶,他始终心系家乡,积极为当地民生和经济发展出谋出力。“只要乡亲们有需要,我还可以提供工作岗位,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在何平看来,助力乡村发展,唯有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互相促进,才能实现双赢。

夜幕降临,圣新村村道上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亮了起来,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

过去,圣新村乡村道路路灯安装不够,村民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村组干部积极发动乡土人才、乡村企业家捐资,共建美丽乡村。去年10月,80余盏太阳能路灯完成安装,不仅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难问题,也成了该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通过深入挖掘一支懂技术、有资源、能带动当地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助力村民创新创业,反哺家乡,如今村上发展越来越好了。”圣新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通过建立“乡土人才数据库”,将“土专家”、回乡创业人员、在外务工人员等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梳理分类,纳入数据库,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优化人才服务水平,让乡土人才全程深度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施中,最大限度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确保真正把本地乡土人才用好、用活、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