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老中医】志在杏林终不悔
作者:唐妮 牟文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5-17
——记广济镇卫生院院长、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吴琪 5月11日上午9点,在广济镇卫生院吴琪中医工作室里,吴琪正在把脉问诊,对症施药。“把中医这一源远流长的国粹传承发扬,为更多患者消解伤痛,是我的毕生追求。”临近中午1点,送走最后一名患者,吴琪一边活动着僵硬的肩膀,一边和记者聊起了自己的从医之路。 幼受熏陶 他立志用中药疗百姓之厄 “我的父亲是一名远近闻名的老中医,每天都有病人从四面八方来求医问药。” 受家庭环境影响,吴琪从幼时起就开始研读中医典籍,中医的“神奇”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立志要向父亲学习,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2005年12月,吴琪从成都中医学院毕业,毅然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回到家乡广济镇,进入广济镇卫生院工作。在很多人眼中,中医医生的年龄越大,医术越好,而刚毕业的吴琪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资历”。“我刚上班时,只有一两个病人,大部分患者宁愿排长队,也不愿挂我的号。”请教名师、翻阅医书、外出培训......即使在最冷清的时候,吴琪也没有闲下来,他始终坚信只要技术过硬,终会赢得患者的信赖。 为什么选择扎根乡村,一呆就是18年?吴琪给出的答案是责任。自从医以来,吴琪一直将推广和普及中医药适宜技术,让中医药真正服务于民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他常常以家庭医生的身份,上门为村民提供针灸、推拿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免费赠送中医药包,传播中医药文化,提升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 胸怀仁心 他用行动赢得患者信任 为人医者,须以患者为先,容不得半点草率和马虎。之于患者,吴琪如一缕春风,疗疾也疗心。 “你之所以咳嗽了这么长时间,用中医的理论来讲,是因为木火刑金导致的肝火咳嗽,服用泻白散可以治疗。你平时要放松心情,少生气,才能彻底根治。”患者杨女士咳嗽两年多,甚至经常咳出血丝,四处求医都没有明显的效果。经人介绍,她来到广济镇卫生院就诊,吴琪凭着扎实的中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杨女士详细分析了病因,并耐心疏解她的焦虑情绪,让她看到了治愈的希望。 经过多年探索,吴琪逐渐拥有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尤其擅长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焦虑、抑郁等疾病。在他看来,除了做好望、闻、问、切等基本功外,用心与病人交流沟通,才能更准确地摸清疾病的本质特征。他曾遇到过一名瘫痪在床一年多的患者,通过深入交流,发现对方并没有生理上的疾病,而是因为下岗后引发情绪郁结,患上了癔症,于是多次上门进行心理疏导,配合中药治疗,成功让患者恢复正常的行动能力。 如今,作为广济镇卫生院的院长,吴琪还需要处理医院行政事务。但为了留给病人更多的时间,他总会推掉一些不重要的会议和行程,每天上午8点准时上门诊,加班看诊也是常态。“地震之前,我就认识了吴医生。这么多年来,只要身体不适,我都来找他。”家住什邡市洛水镇的杨代如说,吴琪医术精湛、服务热情,患者们都很信任他。 杏林芬芳 以打造中医特色医院为己任 走进吴琪中医工作室,候诊区里坐满了慕名前来求医的患者。 今年3月,吴琪中医工作室成立。说起成立中医工作室的初衷,吴琪表示,“希望能为更多农村患者提供就医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同时,希望以工作室为平台,做好中医学术挖掘、传承和人才培养工作,引导更多学生投身中医药事业发展。” 除了带领规培学员、实习医生一起出诊、查房、讨论病例外,吴琪每周都会抽出时间,为青年医生讲课,交流各种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吴院长是一位很认真负责的老师,通过他的细心指导,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入的见解,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该院医生杨雅琦说。 为了将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多年来,吴琪一直致力于将广济镇卫生院建设为中医特色医院。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全面改造了中医药房,注重对刺络拔罐、刮痧针灸等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全力打造中西医结合特色专科门诊,拓宽医疗服务范围。同时,加大对中医专科人才的引进力度,实行一对一“师带徒”模式,切实增强医院中医药能力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