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老中医】记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杨仁松
作者:李露平 尹翔 文/图 责编 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5-06
耕耘杏林守初心 ——记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杨仁松 他沉静、智慧的目光,全神贯注,望闻问切一丝不苟。行医二十九载,行的是医者仁心,守护的是群众健康。他就是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中医师杨仁松。 早出晚归是工作常态 在市中医医院名医堂,总能看见杨仁松的诊断室前排起长队。观气色,听声息,问症状,摸脉象……诊断室里,杨仁松一边为患者把脉,一边仔细询问病情。面对众多候诊患者,他通常要忙碌到中午一两点,匆忙吃口已经冷掉的午饭又开始下午的问诊。 “他有时忙起来,一天都在诊室里度过。患者多的时候,一天要看200多个患者,开200多幅中药。”杨仁松的助手唐珊说,没时间上厕所、没时间吃午饭一点也不夸张。除了看诊,他还要处理急诊科的事务,给年轻医生上课,几乎整天都被工作填满。 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以技术为根本、以医德为灵魂、以创新为境界,是杨仁松坚守的医者目标。从1994年踏入中医行列,杨仁松便立下心愿,要尽己所能,将中医药发扬光大,以疗百姓之厄。多年来,他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追求更精、更优的诊疗技术,坚持勤研古籍,博采众长,将中医知识结合临床实践,不但熟练地掌握了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复杂病症及急、危重症的中西医诊断和治疗,还不断提高解决临床中西医疑难问题的能力,为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持奋进之心 勤学善研练内功 《神农草本经》《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中草药全图鉴》《千金方》《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在杨仁松诊断室一角的书柜上,放满了医书。记者随意翻看了两三本,每一本上都密密麻麻地记着笔记。“温故而知新,才能不断地积累知识。”杨仁松说,为人医者,须以患者为先,容不得半点草率和马虎。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破壁饮片技术与应用重点研究室临床顾问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理事、会员,中国临床药学分会第一届常务理事;第七批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德阳市第三届十大名中医......多年来,凭借着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和勤奋努力,杨仁松有了更多的身份,也意味着他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为了帮助更多患者摆脱病痛,他不断学习,钻研中医学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丰厚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医疗技术,让杨仁松不仅拥有众多本土的“粉丝”,还有不少来自天南海北的“粉丝”。很多从绵竹去往广东、石家庄、天津、上海,甚至是到非洲打工创业的人,也经常通过QQ、微信找他咨询。对于这类病人,杨仁松大多是通过病人的症状,再结合病人在当地医院做的辅助检查报告单给予健康指导。很多找杨仁松看病的病人都追随了他很多年,甚至出现了一家几代人都找杨仁松看病的情景。“治病必求于本”,杨仁松说,要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才能事半功倍。对他来说,每一位病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答卷”,有难有易,但无论难易,都要答好。 秉同理之心 真诚服务赢口碑 “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传四方 医德高尚暖人心”......在杨仁松的诊室,挂满的一面面锦旗载满了患者的信任。“锦旗的背后是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它鼓励和鞭策着我不断地进取。”在杨仁松看来,对待病人要用真心,把他们当成朋友亲人来看。每当看到患者因疾病伤痛而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时,这便是他作为一名医生最大的成就感。 多年来,遇到囊中羞涩的病人,杨仁松都还会主动予以帮助。如果患者钱没带够,他就会主动垫钱,少则三五十元,多则一两百元。正是因为有着满腔爱心和为民情怀,让杨仁松的医术和医德在群众中口口相传。 医者的责任,让杨仁松在中医的这条道路上默默耕耘、乐此不疲。“中医是健康中国的瑰宝,需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们有责任把它发扬光大。”杨仁松说,对于喜爱中医的年轻医生,他会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倾囊相授,希望能够将中医更好地传承发扬,让中医药惠及更多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