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老中医】杏林施仁术 润物细无声
作者:张娟 廖辉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5-04    

——记绵竹市第二中医医院脾胃科学科带头人郑运忠

 

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病、肺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很多患者慕名而来。他始终坚持“一人一方”的中医治疗原则,针对每个患者的病因、病情制定专属诊疗方案,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交口称赞。

他就是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绵竹市第二中医医院脾胃科学科带头人郑运忠。

“医”心钻研 弘扬中医国粹

1989年,郑运忠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深耕中医学的他希望用自己的医学技能帮助更多的患者,实现人生价值。

在绵竹市第二中医医院中医标本室里,整齐地摆放着许多中医诊疗相关的书籍和中医药品。每天无论多忙,郑运忠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对书籍进行研读,对药品进行研究,并根据理论结合自己临床上的经验,总结出更多符合患者的诊疗方案。“学习没有终点,我一直主张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新技术运用到实际的治疗中去,形成独到的见解和治疗方法,为科室增添新的活力和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郑运忠说。

近年来,绵竹市第二中医医院始终坚持 “小综合、大专科”的发展思路,把重点专科建设作为提升医院形象和综合实力的核心内容,确立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专科建设战略。作为绵竹市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的脾胃病专科带头人,郑运忠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重担。

在长期的临床诊疗中,郑运忠始终抓住脾胃病的病机关键,重视脾胃功能,时时顾护胃气,以辨证分型论治为基础,结合辨病用药的同时,坚持“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理念,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四时养生”理论,指导患者避邪气、养脾气、存胃气,及时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防止疾病转变恶化。

多年来,郑运忠通过传统中医为主、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胆囊炎、胰腺炎、脂肪肝、慢性腹泻、便秘等脾胃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出了中药“简、便、验、廉、效”的优点,既满足了患者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又减轻了他们的就医负担。

践行医德 彰显医者情怀

“你晚上起夜频繁吗?舌头伸出来我看一下。”每天,在郑运忠的就诊室,他总是耐心地接待每一位患者。复诊时,他仔细询问患者疗效,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子。

有一次,一位患者因急性胃肠炎导致上吐下泻,身体非常难受。郑运忠通过丰富的治疗经验,选择中医贴敷疗法,很快缓解了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郑运忠说,医生这个职业就是救死扶伤,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只有双向的“奔赴”,才能赢得和谐的医患关系。

“郑医生开的方子药效好,也便宜。”“郑医生的医术精湛,让他治病很放心。”……“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帮助一位又一位患者恢复健康的同时,郑运忠也收获了来自他们的信赖和称赞。

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多年来,郑运忠一直坚持“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理念,重视中医学术传承。如何带好一个团队,让更多的年轻医生能够尽快地成长起来,更好地服务患者,是他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为此,他要求年轻医师必须熟练掌握中医脾胃病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病种诊疗方案、基本诊疗技能、诊疗技术的操作规程和常用急救技术等,提高医师诊疗决策能力;注重师承面授和知识更新,利用科室学术交流、疑难病例会诊、外出业务培训等,更新医师专业知识,提高应急急救能力。

“郑医生是我们医院的名老中医,他的中医知识非常渊博,对待患者和蔼可亲,很多患者都是慕名前来看病。”绵竹市第二中医医院医务科主任黄吉华告诉记者,该院很多年轻医生跟着郑医生学习都收获不少,不仅提升了大家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掌握了与患者的和谐相处之道,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郑运忠把“医者仁心、济世惠民”的大爱像种子根植在杏林医者心中。“常思人过以正己,常思己过以正心”,这是他时常念叨在嘴边,教导年轻医生们的一句话,而他也时刻践行着这句话,在脾胃科领域持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