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绵竹】绵竹:全力保障农村重点人群医疗服务
作者:罗天琪 牟文 文/图 责编 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3-01-20
2023年农历新年的脚步已经临近,返乡人员急剧增多。为做好全市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加强农村重点人群医疗服务,绵竹市全力保障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和重点人群救治,筑牢农村防疫“安全线”。 “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呼吸不畅、咳嗽、乏力的症状?” 1月19日下午,紫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医生周隐与一名护士来到紫岩街道蔚泉社区八组,对75岁的李银琼老人进行了定期随访。他们详细询问老人的身体状况、基础病史,并为老人检测血压、血糖、血氧饱和度等。 “李婆婆,你的血糖比较正常,但血压还有点偏高,过年期间要吃清淡点。”在给李银琼老人交代了注意事项后,周隐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联系卡张贴在她家门口,并填写好自己的联系方式,方便李婆婆的家人随时与他联系。 紫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生刘勇一行来到紫岩街道联合社区的联合怡苑小区严兴会老人的家中,忙着为老人做检查。“多亏了家庭医生上门为我检查、送药,我的身体恢复得不错。”严兴会说,她今年75岁,5年前患了脑梗,行动不太方便,一个多月前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了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好在家庭医生多次上门为她治疗,病情得到了好转。 据刘勇介绍,重点人群的划分是有一定标准的,是大于65岁,合并基础性疾病的老年群体。经过初期的摸排调查,目前紫岩街道辖区内现有重点人群807人。针对这类人群,紫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定期开展随访,根据重点人群的身体情况,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支持等。如果他们有紧急就医需求,中心会及时进行上报协调,并协助转诊。 据了解,我市按照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一般人群,分别采取红、黄、绿标识,对不同管理对象规范开展健康监测指导及分级分类管理服务。同时,对农村地区重点人群加强逐户摸排、不漏一人,根据年龄和基础疾病轻重建立老年人分类台账,并依托网格化管理,对重点人群提供精准医疗服务。 市卫健局医政股工作人员石平川告诉记者,市级医疗机构按照包片指导的原则,建立由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儿科、中医科和院感等相关专家组成的巡诊指导专家组,对各镇卫生院、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采用巡回指导、查房会诊、远程医疗协作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基层医疗救治水平规范化、同质化,全面提升基层救治能力。各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利用基层医疗巡回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乡村医生队伍,分村组、定团队,通过入户、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指导重点人群,尤其对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失能人员,开展诊疗咨询、用药指导、抗原检测等服务。重点人群感染新冠病毒或基础疾病加重等情况需转诊时,要做好转诊衔接、简化流程、畅通渠道,春节期间“120”急诊急救电话依然24小时畅通。同时,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将安排充足人员做好值班值守,做好医疗物资、药品、设备储备,做好重症救治的应对准备,确保市民群众在春节期间有人看病、有药治病、应治尽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