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核酸结果出得慢?今天带你揭秘核酸检测全过程!
作者:
来源:今日绵竹微信公众号
日期:2022-12-01
最近有不少小伙伴一直在问
“我的核酸报告怎么还没出来?”
感觉只有拿到核酸阴性报告
心里才会踏实
很多人以为核酸检测
就像血常规一样


第一步大家都懂的,就是常说的“捅嗓子眼儿”,张开嘴巴,由专业采样人员在特定采样点来完成。

采样后,标本会被放入病毒保存液中,全员核酸检测过程中,由于核酸标本数量大,为了节约检测时间,往往是采集够相应数量的标本,便会有专人专管专车“全副武装”地运至实验室。

标本来到实验室,需要检测人员一个个拆开双层密封生物安全袋外包装,每拆一个都要喷一次酒精消毒,还要做好生物安全防护。


随着“滴”一声,标本的信息就会录入系统,对接健康码。整个过程需要全手工,而且同样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不能出一点错误!
标本进行加样前,为了将病毒从咽拭子上“抖落”下来,需要进行充分震荡。将病毒的核酸释放出来,露出它的“真面目”。一般包含裂解、结合、洗涤等过程,需要数次重复,才能提取到核酸。
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连续拧开上千个盖子戳上千个枪头、吸取上千个标本然后再打掉上千个枪头,拧上上千个盖子……
检测人员需根据标本的多少,配置好大量的检测试剂和辅助材料,然后精准分配到每一个小管中。多少份标本就配多少份试剂,多少份EP试管,又是几千个枪头的工作量。这个步骤是完全0污染,严格精确操作。

这里就来到了大家常听说的PCR方法——聚合酶链反应,它是一种放大病毒核酸的技术,通过这项技术把病毒核酸无限放大后,才能检测到标本中的病毒。
提取完的核酸很容易被污染,很容易降解,所以操作更要绝对谨慎谨慎又谨慎!同时,提取好的核酸只需加入5ul进入试剂体系进行扩增,5ul相当于一滴水的十分之一,用极小的枪头也只能看到头上那一点点。而且还要求操作过程:快!稳!准!
核酸标本上机检测开始后,是不能停下来中途添加新的标本的,必须要等这一批的结果扩增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批标本的扩增。
全部标本完成上机检测,得出初步结果,往往时间已经到了第二天凌晨。
此时,也许你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但是,绵竹市疫情应急指挥部和核酸检测实验室依然灯火通明。
如果检测结果无异常,就会进行数据传输,再由大数据平台进行处理和发布,这样,大家就可以在手机上查询到核酸检测结果了。
如果检测结果异常,24小时待命的“追阳小队”还需要对异常标本进行单人单采,再重新送入实验室进行标本震荡、核酸提取、试剂配制、核酸扩增,这样一系列流程下来,又需要花费约4个小时。再围绕相关信息做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准确的相关医学信息、个人信息,信息齐了之后上报审核。
经专家研判后,才能向大家发出新的疫情防控公告,这个时候,往往已经是凌晨4、5点钟了。绵竹市疫情应急指挥部向社会公布的有关疫情防控通告,正是按照以上严格的工作流程才和大家见面的,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无误。
得出一个“小小”的核酸检测报告,
发布一条短短的疫情防控通告
是需要很多步骤和时间的
不过大家请放心,
检验人员正在全力投入核酸检测
尽量缩短出结果的时间
大家的焦急
同样也是他们的心头大事
所以,请大家多一分理解
多一分耐心
让我们携手抗疫,共克时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