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黄翔:尽显基层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罗天琪 责编 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11-22    

开展流调、采集核酸、转移阳性患者……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什地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主治医师黄翔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与时间争先、与病毒赛跑。35岁的他,成了基层战“疫”一线的年轻老将,也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你好,我是什地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你混检核酸出现了阳性,我们现在需要入户为你采集核酸。”11月16日凌晨,黄翔在接到推送的信息后,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阳性病例患者,及时斩断病毒传播链条,他与同事准备好采样设备、穿好防护服,立即前往群众家中,上门为群众采集核酸。

  “作为一名‘追阳人’,一旦混采出现阳性,这一支试管里采集核酸的所有人员都是‘追阳’目标。我们会根据推送的名单,准确找到辖区内的人员,用最快的速度再进行单采单检,目的是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阳性病例患者,避免病毒传播扩散。”当天,在连夜给几名群众采集完核酸后,已经是凌晨4点,黄翔回到医院稍作休息,又开始了新的“战斗”。

除了“追阳”,黄翔还负责一集中观察隔离点的管理工作,他需要前往隔离点了解隔离人员的身体情况,为他们送药品,并为工作人员配送物资等。

由于一直参加一线防疫工作,经验充足的黄翔还承担着辖区内阳性患者的转运工作。11月19日凌晨2点过,黄翔与同事在接到阳性患者的转移名单后,他们穿戴好防护设备,将辖区内的阳性患者进行统一转移。

 “当天我们转移了6名阳性患者到医院治疗,一直忙到中午12点。”黄翔告诉记者,在转移过程中,他们全程穿戴防护设备,10个小时不能喝水、吃饭、上厕所,不仅又冷又饿,对身体也是极大的挑战。

连日来,为了开展防疫工作,黄翔常常通宵达旦、餐时无定,为了能更好地守护居民群众的“大家”,他毅然放下自己的“小家”,每天吃住都在卫生院里,已经连续很多天都没有回过家了。

 “大女儿今年十岁,小女儿刚满两个月,刚出月子不久的老婆要照看两个孩子,还是非常辛苦,我心里十分牵挂她们,一有空就会跟她们视频通话。”黄翔说,近两年一直在疫情防控一线,多次到成都、中江等地进行支援,陪伴家人的时间十分有限,他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能够更好地陪伴家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