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九龙镇:擦亮“党建引领”名片 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周韵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11-04
近年来,九龙镇聚焦镇域经济发展,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围绕“补齐短板、做足特色、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在发展特色产业,践行为民情怀等方面,探索“党建+”联动发展模式,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党建引领兴产业 青山掩映下的九龙镇棚花村,农居错落有致,村道纵横交错,美丽清幽的环境,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体验田园生活。“到了周末和节假日,我们的民宿座无虚席。”在“祥泉苑”民宿,老板张祥福热情地招呼着远道而来的客人。他告诉记者,当初听到村上发展民宿,作为党员的他马上和几个兄弟商量,大家一拍即合,筹集了两三百万元修建起集食宿、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民宿综合体。 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带动产业发展,是棚花村发展民宿产业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村始终坚持以“支部领航、干部带头、党员示范”推动党建与民宿融合共建,着力打造特色民宿品牌。通过农民夜校、村民议事厅、农民讲习堂等平台,组织党员干部以及民宿经营者多次召开以民宿发展为主题的学习会,帮助民宿经营者理清发展思路,做好发展规划。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棚花村还成立了花棚子民宿乡村旅游合作社,加强民宿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雨后的果园,略显萧瑟,但清泉村村民李华容的干劲儿丝毫不减。“秋季正是加强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前几年,清泉村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在外务工的李华容投身其中,每年增收几万元让她喜不自禁。 近年来,清泉村采取“党支部+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陆续建成水果、药材、竹笋等种植基地,并积极探索“赏花”“摘果”模式,拉长多元化产业链条,把“赏花经济”“采摘经济”和乡村旅游进行无缝对接,打造出乡村振兴新亮点,促进群众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产业要发展、群众要致富,引领是关键。九龙镇以“党建引领、产业富民”为突破口,依托优势资源、地理位置、文化底蕴发展山区特色果品种植、民宿产业,促进农旅融合发展。高品质打造“九龙里”,积极开展“童心绘九龙”活动,增加旅游吸引力,让更多的群众坐上旅游“快车”,有效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链发展互促共建、融合发展。 用心用情办实事 记者在秦家坎村11组看到,新改建的沟渠宽阔平坦、笔直向前,有效解决了当地排洪难题。“明年汛期,我再也不担心家中进水了。”说起实施“支书工程”带来的好处,村民向云富赞不绝口。 秦家坎村11组的沟渠过去是条土沟,由于泄洪能力差,导致每年汛期周边多户农户家中被淹。今年,该村党支部书记罗忠富将此事列入 “支书工程”项目,向上争取29万元资金,在原有土沟的基础上,改建了一条500多米的水泥排洪沟。“从项目动工到投用,我们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老百姓对此十分满意。”罗忠富说。 今年以来,九龙镇创新“党建+项目”服务品牌,通过镇党委主要领导推动实施“支书工程”,11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发布承诺3件民生实事,构建起“全领域拓展延伸、上下联动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有效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基层设施建设等多方面难题,真正搭建起党群连心桥,实现了为民办事“零距离”。 遵道社区公租房文化院坝内,三五成群的老人或是喝茶聊天,或是锻炼身体,处处涌动着和美的生活气息。“环境居住环境大变样,天然气通到家里面,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谈起公租房改造带来的生活变化,陈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遵道社区公租房建成时间长,基础设施老旧,居民希望对公租房进行改造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为此,九龙镇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对公租房进行提档升级,新建了活动中心,增设了健身器材,拓宽了消防通道,还对每家住户安装了天然气。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九龙镇立足实际,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为牵引,在解决群众民生方面下功夫、想办法,出实招、见实效,解决了路灯安装、修建沟渠等多项民生实事。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充分发挥各级志愿服务队作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志愿服务活动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有力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