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玉泉镇:小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作者:王虹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11-04
今年以来,玉泉镇围绕“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以龙兴村、永宁村、涌泉村为试点发展菌菇种植规模经营,着力构建以党建引领、融合发展、全链增收、收益共享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发展壮大、行稳致远,打造出乡村振兴中的玉泉品牌。 党建引领“手拉手”推动抱团经营 “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赚”。在玉泉镇龙兴村二组的一块空地上,一座占地20余亩的菌类加工基地拔地而起,厂房门前的左侧写着这样的标语。“这也是我们建立菌类加工基地,成立玉泉镇菜园子党支部的初衷和动力。”玉泉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玉泉镇以党建为引领,成立“菜园子党支部”,以镇党委班子成员任书记,金融干部任副书记,涌泉村、龙兴村和永宁村党支部书记分别任理事长、副理事长。通过前期调研,支部瞄准食用菌市场空缺,利用姬菇产业转型契机,发挥玉泉传统种养优势,积极引进食用菌种植。成立镇供销社,由龙兴村、永宁村、涌泉村三村以集体资金与闲置土地资源入股,村组干部带头,积极发动群众以个人名义入股,筹集注册资金467.1万元。建立“党支部+供销社+农户”经营机制,形成支部引领、多元发展、群众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 深挖潜力“肩并肩” 打造产业链条 走进菌类加工基地,工人一边制作菌包,一边把制作好的菌包运往菌房码放整齐,到处一派忙碌的景象。 玉泉镇采用“飞地”模式,依托前期盘活的闲置土地资源,在龙兴村二组修建占地20余亩的加工基地,进行菌棒制作与菌种培育,建设物流库、冻库,成立配送及深加工中心,发展盐渍品种出口,延长菌菇产业链条,发展高端产业链;在永宁村设立原料生产端,进行粮食供给、存储与原料包加工;在涌泉村设立回收加工端,将菌棒培育和加工过程中的废弃材料进行回收制肥,实现二次利用。现已生产菌袋8万个,预计年底产量12万袋,生产姬菇、平菇等100吨左右。 建立机制“心连心” 保障收益共享 “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又能兼顾家庭,我很满意。”基地建成后,已在基地务工两个月的村民张德蓉说,她们按天计酬,不耽误照顾家庭和农忙。 玉泉镇以菌棒加工基地为核心,吸纳群众就业,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开展菌菇种植。建立与脱贫群众利益链接机制,从打造车间、开展免费技术培训、吸纳就业、带动就地增收、提供菌棒赊购服务、建立帮扶基金等六个方面综合施策,实现乡村振兴从“输血”到“造血”。凭借菌类销售收入、菌袋加工收入、吸引外地种植户来料加工收入及土地租金收入等,预计今年第四季度能为参与农户户均增收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