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九龙镇:“支书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10-20    

10月18日,记者走进九龙镇文风组6组,只见新建的漫水桥宽阔平坦,彻底解决了当地群众通行难题。这是该镇以“支书工程”为抓手,围绕辖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按照“百姓点题、组织解题”要求,实施村支书领办项目制,扎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谋福事的生动缩影。

党建引领,夯基惠民。今年以来,九龙镇创新“党建+项目”服务品牌,通过镇党委主要领导推动实施“支书工程”,11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发布承诺3件民生实事,构建起“全领域拓展延伸、上下联动抓落实”工作格局,推进服务阵地、机制、队伍、项目有机融合,有效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难题,进一步提高了辖区群众幸福指数。

精准选题 “支书工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双土村7组村道因年久失修,导致路面破损不堪,不仅影响村民出行,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

“自今年年初‘支书工程’启动后,我们积极开展走访活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大家都希望把这条村道改建纳入三件实事当中。”双土村党支部书记王勇富告诉记者,在充分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求后,对“支书工程”有关立项的意见进行了分析论证、从严把关,确保“支书工程”项目选得准、贴实际、惠民生,实现民生问题“由民做主”。同时,制定了项目工作清单,明确项目推进时间进度、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形成由村支书亲自抓、亲自推、亲自促的项目运行落实机制,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目前该条道路已经建成投用,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夜幕降临,新龙集镇社区扬州路上,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准时亮起,照亮了群众回家的路。“现在出行很方便,解决了群众生活的大问题。”漫步在灯光下,村民谢利华心里倍感温暖。

去年,新龙集镇社区几条街道上的路灯因电路老化无法照明,村民夜间出行存在很大安全隐患。由于更换所有线路需要50余万元资金,此事就此搁置下来。今年,新龙集镇社区党支部书记殷挺在走访中了解到群众想要更换太阳能路灯的意愿后,随即将其纳入“支书工程”项目,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今年上半年,240余盏太阳能路灯顺利完成安装,不仅解决了居民晚上出行难问题,也成了社区街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群众事,无小事。 为让“支书工程”在群众身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九龙镇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项目化管理压实基层党建主体责任,找准民生痛点堵点,通过精准选题,搭建起党群连心桥,实现为民办事“零距离”。

快办快结 “支书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10月19日,记者在秦家坎村11组看到,新改建的沟渠宽阔平坦、笔直向前,有效解决了当地排洪难题。“明年汛期,我再也不担心家中进水了。”说起实施“支书工程”带来的好处,村民向云富赞不绝口。

秦家坎村11组的沟渠过去是条土沟,由于泄洪能力差,导致每年汛期周边多家农户家中被淹,严重影响了群众安全出行。今年,秦家坎村党支部书记罗忠富将此事列入 “支书工程”项目,向上争取29万元资金,在原有土沟的基础上,改建了一条500多米的水泥排洪沟。“从项目动工到投用,我们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老百姓对此十分满意。”罗忠富说。

在棚花村11组,接连成片的儿菜长势喜人,村民詹少全正在蔬菜种植基地里忙碌。他告诉记者,如今每月能增收3000元,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这片土地过去栽种的猕猴桃,但因企业经营不善,导致土地闲置,村民的流转费一拖再拖,大家对此意见很大。”为了盘活土地,今年,棚花村党支部书记蒋刚将猕猴桃土地890亩再流转纳入“支书工程”项目,并通过引进其他种植大户发展蔬菜种植,不仅实现了产业转型,还解决了当地闲置劳动力,带动了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

据悉,为确保“支书工程”项目快办快结,九龙镇还召开 “微田园”村级党组织“支书工程”现场会,通过现场参观、座谈交流、考核点评,在“赶学比超”中提质增效,督促各村(社区)“靓”出进度、“晒”出成效、“促”进实施。

“今年九龙镇‘支书工程’承诺实事共计33件,截至目前已完成65%,辖区群众幸福感得到了明显提高。”九龙镇组织委员徐凯说,该镇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继续有力有序推动各村(社区)“支书工程”项目实施进度,谋划好明年“支书工程”项目实施,不断夯实九龙镇“支书工程”品牌内涵,切实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