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富新:“协”出发展金点子 “商”出实招破难题
作者:李露平 徐伦汧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10-09
“现在同心广场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周边的道路也规划了停车位,车辆停放有序,老百姓在此休闲娱乐不用再担心安全问题了。”富新镇新民路社区居民杨林万谈及身边的变化感叹不已。通过市政协在富新镇搭建的“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平台,他的“烦恼”得到了有效解决。 近年来,富新镇以“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平台为抓手,坚持“发展大事与关键小事相结合”,既聚焦镇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要事,又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形成“调研——协商——转化”的闭环机制,推动问题在协商中解决,矛盾在协商中化解,民心在协商中凝聚,真正让协商“金钥匙”解锁基层善治“新密码”。 10月8日,当第一缕晨曦洒进富新镇新民路社区农贸市场,市场内早已是人声鼎沸。记者在现场看到,水产、肉类、蔬菜摊点分类规划,摊贩们忙得不亦乐乎。曾经这个农贸市场虽地方宽阔却门可罗雀被一度闲置,而距离500米之外的综合菜市场则因地理优势人头攒动,占道经营、以街为市、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层出不穷。 变化,源于新民路社区2021年底开展的一场“院坝协商”。当天,新民路社区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就“富新场镇综合市场管理和利用”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协商,市政协委员、协商议事会成员和居民代表积极响应,将“如何进行资源整合、盘活集体资产,彻底解决占道经营、以街为市”等问题摆上台面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了一致共识:将原富新综合菜市场的摊贩全部搬迁至新源路中段的农贸市场,形成一个新的综合性农贸市场,通过整合资源、升级改造、规范化管理,激发“休眠”资源的生机与活力。 作为富新镇首个“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成果转化成效,农贸市场的变化无疑是“院坝坐好好说,大家事商量做”的生动注解。“现在市场共设置摊位500余个,已入驻商户370户,每年收取租金摊位费预计达到20万元。”新民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范大健告诉记者,通过“院坝协商”后重新启用、提档升级的农贸市场不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统一规划摆摊区域,还有专人专职负责运营管理,既能满足群众的“菜篮子”需求,又能有效解决昔日农贸市场不易管理、以街为市的乱象,同时还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以“协”成事,以“专”提质,以“商”求同。一件件急难愁盼事在“院坝协商”的平台上得到突破,真正商出了解决问题的有益良方。今年4月,新民路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顺利搬迁至同心广场,与原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镇社工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融为一体。通过新民路社区牵头负责、社工站实施管理、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模式,重点围绕老人健康养生、文化文艺等现实需求,开展养老服务项目,提高老人的生活品质,达到老有所乐的愿景。今年6月,在政协委员、议事会成员和居民代表的头脑风暴下,原老新民路社区闲置办公地点被顺利盘活,通过德阳农交所绵竹交易中心挂网招租,最后由绵竹市第二中医医院成功摘牌,租期为3年,租金为8000元/年,用于开展疫苗接种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既实现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又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协商的关键在落实。近两年来,我们依托‘院坝协商’平台,让老百姓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共同协商、推动解决了一些党政所想、群众所盼的基层治理难题,并及时反馈协商成果,做到协商事项‘件件有回音,事事见成效’,真正形成协商议事的完整‘闭环’。”富新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钟华冰说,他们将充分利用“有事来协商·院坝协商”平台,持续巩固好新民路社区的成果转化,同时选址打造新的“院坝协商”平台点位,进一步推动有事来协商从“协商了什么问题”向“解决了什么问题”转变,确保协商议政有力度,成果转化取实效,真正让基层议事成果活起来、实起来,为赋能乡村治理提供新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