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减灾】广济镇:未雨绸缪防大汛 群防群控护家园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9-06    

装沙袋、固堤坝、转移人……近日,广济镇再次开展了防汛演练,进一步提高山区群众应急避险技能。“今年遭遇了高温天气,接下来的防汛形势极为严峻,只有演练熟悉了,实战才不慌。”广济镇副镇长王淼说。

关键时刻更需担当。今年以来, 广济镇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思想,科学把握形势,精心研究部署,压实压细防汛责任。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在防汛救灾最前沿,积极排查安全隐患、宣传防汛知识,进行人员转移,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防护伞”。

隐患治理跑出“加速度”

9月3日上午,记者在广济镇云盖村河边看到,新安装的安全防护网连绵向前,巡河员李华正在河边巡逻检查,“技防+人防”的方式有效防止了游客私自下河游玩。“在巡逻中,我们会时刻注意河道水情,做到及时、迅速反应,确保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李华说。

图为李华巡河

在广济镇金花集镇社区张家岩(危岩)崩塌点,地灾监测器伫立半山腰,地灾监测员李能荣手持砍刀,正沿着山路进行隐患排查。“虽然这处地灾点进行过治理,但依然存在落石风险,只有在巡查、监测工作中持续加力,才能有效避免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每次上山,李能荣都会带上工具,将当天地灾点监测情况详细记录在册,仔细对比裂缝变化。

图为李能荣巡查地灾点

广济镇地处山区,地质环境复杂。近年来,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地灾点及时核查、更新,形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一张网”,切实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汛期来临时,及时设置警示牌、警示带,积极完善防汛减灾责任体系,建立和完善防汛责任追究体系,不断充实防汛救灾队伍,开展24小时应急值守,加大巡查力度,加强动态预警,确保汛情信息传递及时准确,遇突发情况能及时有效处置,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图为镇村干部研究预判风险隐患

提前转移筑牢“生命线”

防汛大考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跑赢险情,才能交得出一份满意答卷。

8月30日下午5点,广济镇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珠落个不停,村民周玉琼的家中传来了阵阵敲门声。“周婆婆,今晚会有暴雨,你们必须要转移,不然我们放心不下。”听闻村干部的话,周玉琼和老伴赶紧上了车。当天下午仅用了1个多小时,广济镇山区所有受威胁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

晚上9点,广济镇金花学校集中安置点里灯火通明,周玉琼正和同屋安置的老乡有说有笑地聊天,渐渐忘记了离家的不便和烦恼。“这里有水有电不缺吃喝,安全又放心。”周婆婆说,担心自家的电器、家禽受影响,以往他们不愿意转移,村干部了解到大家的想法后,主动承担起夜巡责任,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近年来,广济镇坚持“提前避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原则,把安全撤离作为重中之重,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劝离、转移受安全隐患威胁的群众,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在推进群众转移的同时,村组干部做好情绪安抚和后勤保障工作,确保转移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图为镇村干部整理安置点

多措并举拧紧安全“阀门”

“预警解除了,大家还是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能下河。”9月1日下午3点,王淼带领党员干部,来到山区村民家中,一边宣传防汛措施,一边提醒大家密切关注雨情预警,从群众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线。

图为镇机关工作人员和地灾监测员宣传防汛知识

广济镇通过村村响广播、科普展板、公示栏、入户走访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避险逃生知识,不断增强群众防灾意识、提高避险技能。在每一户受威胁农户门口张贴避险明白卡、明确逃生转移路线和责任人,让群众在遇险情时能及时有序撤离。

在广济镇镇防汛物料库里,铁锹、铁丝、编织袋等防汛物资一应俱全,按照不同类别整齐摆放。“我们对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进行清查,规范登记造册、归类储备、动态管理等工作,确保在极端气候条件下通信、救灾、生活应急资源需求。”王淼说,目前全镇防汛减灾相关物资储备充足,应急队伍训练有素,能够确保全镇人民群众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