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减灾】九龙镇:预警“神器”助力防汛减灾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9-01
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来临前,将受威胁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是防汛减灾最有效的手段。九龙镇利用预警“神器”,及时监测雨情、地灾隐患,抓住从暴雨开始到形成山洪的短暂时间差,并通过强化“人防”线,赢得了灾害防御“生死时速”。 “大家请注意,今天市上发布了暴雨预警,我们要提前做好转移准备……”8月29日下午,在清泉村7组山洪灾害危险区,九龙镇工作人员苟清魁拿着手机,认真地为村民讲解近期防汛形势,他的声音通过广播覆盖到7组整个范围,传入到每位村民的耳朵。村组干部听闻指令后,立即组织村民进行有序撤离。 “这是我们安全的山洪灾害无线预警报警装置,不仅可以自动监测雨量发出预警,并且能够通过手机提前发出通知,让分散在各处的村民第一时间准备撤离。”苟清魁告诉记者,清泉村受山洪和地灾威胁群众共有260余人,但村民居住不集中,为提升预警效果,他们在全村安装了5套山洪灾害无线预警报警装置,以最直接显眼的警报灯、播报预警信息通知群众,实现全天候预警,不仅弥补了山洪灾害防御的短板,还为转移危险区域人员争取到了宝贵时间,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九龙镇清泉村10组山洪灾害危险区,伫立在半山腰的地灾监测器和红外水位监测仪,正在实时监测鸡公岭地灾隐患点和周边河道水位变化。一旁的墙体上,张贴着最新地灾防御预案,村民正在驻足观看。“上面负责人、联系电话、如何撤离等内容一目了然,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安全感。”村民王义珍说。 下午5点,地灾监测员谢维春带上工具前往山上进行巡逻检查。她先是利用卷尺测了测插在地里的两根木棒间的距离,然后记在笔记本上进行距离对比。谢维春告诉记者,前两年鸡公岭地灾隐患点出现了山体裂缝,严重威胁到群众的安全。通过“人防+技防”的方式,能够更全面地排除安全隐患。进入汛期后,无论天气如何变化,地灾监测员的山区巡逻工作都不能间断。 据悉,为了确保辖区群众安全度汛,今年以来,九龙镇成立了防汛领导小组,制订了防汛应急预案,成立了抢险队伍,建立了值班检查制度,明确了各地质灾害点负责人,狠抓防汛安全隐患的排查、预防和处理工作。在各村(社区)成立应急抢险队的基础上,镇上还组建了一支由机关退伍军人为主的防汛抢险“尖刀连”,实行扁平化运转,根据启动的预警级别,完成不同的防汛救灾任务。对山洪灾害等启动预警,安装监测预警仪及地灾广播7处,设置山洪灾害无线预警报警装置5套,并将24小时内降雨量信息随时发送给村民,村干部根据预警信息及时转移群众。持续动态开展山洪灾害风险隐患大检查,建立隐患清单、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确保检查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