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惧高温“烤”验 绵竹队员圆满完成驰援旌阳任务
作者:罗天琪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8-13    

8月10日至12日,绵竹700余名医务人员闻令而动、星夜驰援,紧急前往旌阳区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汗流浃背、头晕中暑……在高温酷暑和疫情的双重考验下,他们坚守在各个核酸采样点,用责任与担当为群众筑起了坚强的战“疫”堡垒。

廖芷茹:刚下手术又上“前线”

“铃铃铃……”8月10日凌晨5点过,结束手术室工作不久,刚刚睡下的市中医医院手术室护士廖芷茹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在接到紧急驰援德阳市旌阳区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的任务后,她来不及收拾,立即到医院大厅集合,统一出发前往旌阳区。

左二为廖芷茹

当天上午,烈日当空,地面被晒得滚烫,廖芷茹与同事换上防护服,一切准备就绪后,在孝泉镇武胜宫核酸采样点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由于穿着几层防护服,带着口罩和面屏,稍微一动大颗大颗的汗珠就不停滴落。由于前来采样的人多,廖芷茹与同事们一直高负荷工作到中午11点,中途没有任何休息,甚至是喝一口水。

“我们这个点位群众比较多,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怕我们中暑,给我们买来了冰棍,帮我们贴在防护服外面,让我们降温。”廖芷茹说。

在完成一轮核酸检测后,廖芷茹脱去隔离衣、口罩等防护装备,疲惫的脸庞露出口罩留下的压痕。脱去橡胶手套,双手被汗水浸泡得泛白发皱。由于双手一直重复同一动作,当停下休息时,她的手不自主地微微颤抖。当天下午4点钟,廖芷茹与队友又进行了1个多小时核酸采样。结束工作后,由于怕人手不够,她与其他队员一直守候在核酸检测点待命,一直到晚上10点钟才返回绵竹。

“在防控疫情的紧要关头,我愿意做一颗‘螺丝钉’,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我的地方出一份力。”廖芷茹说。

邓雯秋:主动报名参加支援

“现在医务人员人手很紧张,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到抗‘疫’一线去。”在接到紧急支援旌阳区的任务后,作为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的邓雯秋,一直在做疫情防控物资、人员调配工作的她,主动将自己的名字报了上去。

8月12日凌晨5点半,她与医院其他支援队伍一起紧急赶往德阳。当天早上6点半,邓雯秋与同事们在孝泉镇文化广场点位上进行核酸采样工作。

双手消毒、取出棉签、撩下喉咙……整套步骤下来,完成一次采集咽拭子标本不足10秒。由于前来做核酸检测的居民逐渐增多,采样人员几乎没有休息的间隙。 

“今天老百姓来采集核酸的时间比较集中,采样工作比较顺利,大概在上午10点半就结束了这一轮的采集。”社区工作人员为前来支援的核酸检测队员们搭建了帐篷,准备了电风扇,但是在近40℃的高温下,他们的脸仍然被热得通红,脱下防护服后发现衣服裤子全部被汗水湿透。

邓雯秋在市人民医院工作已经16年了,自新冠疫情发生后,她一直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邓雯秋说,一些同事多次参加了援助武汉、广安邻水等防疫工作,再苦再累他们没有丝毫怨言,大家的敬业精神让她非常钦佩和感动。

李冬:连续两天驰援旌阳

从8月10日至11日,绵竹仁爱医院医务科主任李冬连续两天凌晨带队出发到旌阳区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

8月10日早上6点半,李冬与其他队员们从绵竹统一出发,到孝泉镇文化广场核酸采样点开展工作。在做好准备工作后,早上8点准时开始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广场上设置了20个台子,一张台子需要两名医务人员,我们一共有40个人,意味着全程没有任何可以轮换的人手。”高温下,李冬与队员们的脸被炙烤得通红,大颗大颗的汗水流到眼睛里,由于无法腾出手来擦拭,他们只能通过使劲眨眼来缓解不适。就这样,大家一直坚持到中午11点半。

“在核酸采样结束后,许多同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中暑现象,我当时也觉得头晕头痛,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才有所缓解。”即使身体不适,李冬第二天凌晨再一次出发到孝泉镇五会村进行核酸采样工作。

“医院患者多,医生要值班,为了减轻临床医务人员的压力,旌阳区本轮疫情发生后,我就主动参加了两次核酸采样工作,与许多默默无闻参与疫情防控的医务人员并肩作战。”李冬说,现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为医务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现场负责核酸标本转运的救护车司机穿着防护服,每天多次进行标本转运工作,他们同样都非常辛苦。

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绵竹援助旌阳区的医务人员就是这样不惧高温、无畏艰难,逆风而行、奋战一线,顺利完成了本次任务。据数据显示,从8月10日至12日,绵竹市紧急驰援旌阳区孝泉镇、东湖街道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3天累计核酸采样11.8万余人次,结果全部为阴性。

(图片为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