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锋】我市六名援蓉医务人员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回绵
作者:罗天琪 责编 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8-09    

8月4日中午,我市援蓉队员张斌、罗洁、范书琼、马婷、詹薪旎、黄翔六名医务人员经过长达19天的奋战,圆满完成了援助成都防疫任务,顺利返回绵竹。

迅速集结 奔赴抗疫一线

7月中旬,成都突发疫情,我市在接到驰援成都的任务后,迅速集结了一支队伍到成都开展流调工作。7月17日中午,他们从绵竹出发,迅速奔赴抗疫一线。

记者了解到,此次援蓉的六名队员分别来自市疾控中心、市第二人民医院、紫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富新镇卫生院、什地镇卫生院。到达成都后,根据工作安排,队员们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到成都市新都区、温江区、成华区、青羊区从事流调工作。

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幕后战士”,需要科学、专业、快速、精准的流调工作高效阻断病毒传播链。表面上看似简单地拨打电话,实际上是件严谨、细致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活儿。“电话流调是通过确诊人员或者无症状感染者调查到密接者,通过密接者,了解其一段时间内的活动轨迹及生活、娱乐、工作中接触的人,从而又排查出次密接者,进行分类管控。”什地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黄翔告诉记者,绵竹援蓉队员加强学习,团结协作,让经手的每一份流调报告都经得起检验。

争分夺秒 筑牢战“疫”防线

7月28日凌晨2点,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张斌接到工作任务后,立即出发到成华区一小区开展现场流调工作。

他与同行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了解病例的具体信息、7天的活动轨迹、排查重点密接者和重点场所等。

 “有时电话打过去,别人还以为是诈骗电话,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跟市民群众耐心解释。只要有流调任务,不管是什么时候,我们都会争分夺秒地开展工作。”张斌说,除了电话流调外,还包括面对面、现场调查、视频循证等多种流调手段,通过被调查者的行程轨迹,研判其可能感染的来源、被感染的风险人群、被污染的场所和环境,从而达到控制疫情蔓延的目的。

詹薪旎是紫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的一名护士,自2019年初参加工作以来,一直积极参加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7月29日是她的生日,工作组给她准备了一个生日蛋糕和一束鲜花,让她在成都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在紧张的工作中,大家还记得我的生日,感觉既惊喜又感动。”詹薪旎告诉记者,援蓉这段日子很难忘,在工作中大家互相帮助,相互支持,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在成都一切顺利,你们不用担心。”在援蓉的那段日子里,黄翔即便再忙也会抽时间与家人通话。“我老婆怀孕了,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了,心里很挂念她。”黄翔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在国家有需要时,一定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岁月静好,总有人负重前行。面对成都本轮疫情,我市六名援蓉队员一直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据悉,在援蓉的19天里,我市六名队员共调查密接者143人,排查出次密接者522人,为成都疫情防控筑起牢固防线贡献了绵竹人的力量。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