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搭上“幸福快车”
作者:谭明剑     来源:     日期:2012-09-12    
   2009年,随着我市城东新区的开发,一大批当地农民因地拆迁成为失地农民,金陵雅居也成为了安置人员最多的一个小区。
  何天蓉是第一批搬进金陵雅居的1706户居民之一。在她家里,三室两厅120平方米的楼房宽松舒适,冰箱、电脑、液晶电视一应俱全,谁也看不出这是一个农民的家。“地震之前,我们一家人都住在几十个平方的老房子里,靠种田为生。根本想不到会搬进6层高的楼房,几千人居住的小区里生活。”家里没了田,何天蓉一家也没闲着,丈夫有一门谋生的手艺,而她通过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提供的岗位信息,顺利找到了一份环卫工的工作,生活过得无忧无虑。
  说到岗位安置,何天蓉眼睛眯成了缝,笑道,“党没有忘记我。”如今,她每个月可以挣到1000元左右的工资,社保问题也得到了解决,“50岁之后我每个月还可以领几百元的社保金,也就还有两年时间了,现在日子好过了,空了之后,我们全家准备出去旅游一圈。”
  从2010年开始,我市在全力建设失地农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时,在上学、安居、社会保障等问题也予以有效解决。如今,失地农民的幸福生活也成了方圆群众“眼热”的好日子。
  近年来,我市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政策倾斜,增加资金投入,大力抓好就业、养老、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环境等方面的保障,以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和舒适度。
  清平官利水电站的后勤部里,来自清平19岁的小伙子孟阳正在整理一天的事务。4个月前,他通过清平乡银杏社区的招工信息找到了这份来自不易的工作,“五险一金都有,一年也能挣个近3万元,最重要的是这儿离家近。”孟阳告诉记者,“这还得感谢我们社区,没有他们提供岗位,我不可能找到这份好工作。” 
  “全市招工信息已有更新,我们就会及时将信息反馈到社区的LED显示屏上,村民们都可以看见。”银杏社区罗书记介绍说,不止是招工,平常需要到政府办理的琐事在社区同样可以让工作人员代办。
  “办事不出社区(村),服务就在家门”,这种“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在我市各个镇乡已经屡见不鲜,“以前要跑到镇上才办得了的事情,现在村上就可以直接处理,省时又省力。”孝德镇年画村村民任德文告诉记者,村上的便民服务中心为他们找到了最方便的途径。
  9月10日下午,家住安国桥附近的朱大爷正在河边锻炼身体,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早上和傍晚都要到河边来锻炼一下,放松放松。而谈到现在城区的变化,朱大爷更是竖起了大拇指,“你看,现在的马尾河改造得多漂亮,古香古色的廊桥,别具一格的年画路灯,还随时有清洁工打捞河里的垃圾,空气都变得清新了。”没事的时候,就来河边转转,看下景色,再看下绵竹一天一天的变化,感受一下绵竹日趋一日的发展。
  改造过后的马尾河,十米一隔就有一条长凳供市民歇脚,河上桥梁古朴的亭台风格,巧夺天工,早上和傍晚的时候,沿河锻炼身体的市民也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不止是马尾河,现在绵竹的街道越来越平整顺畅,公园也越来越漂亮,休闲健身广场也越来越时尚,这些变化我们不仅亲身在感受,更是在享受。”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家住南街的市民李女士倍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