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百姓春满园
作者:何菲
来源:
日期:2012-09-11
情系百姓春满园
——我市加大各类民政救助力度不断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指数 走进我市东北镇敬老院,院落整洁,绿树成荫,金桂飘香,精神矍铄的老人们或漫步健身,或谈天说笑,或打牌下棋,一股文明和谐新风扑面而来。“如今我们享福了,住得好、吃得饱、穿得暖、生病有人管!”说起现在的新生活,老人们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纷纷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关怀下,如今他们这些孤寡老人的幸福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维系着百姓利益福祉,更是建设幸福绵竹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市加大社会救助创新力度,拓展救助领域,丰富救助内容,提高救助标准,使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得到全面提升。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以城乡低保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为主体,以医疗、住房、教育等各项专项救助制度为补充,与慈善救助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为我市困难群众撑开了一把把传递爱心的救助大伞,编织出一张张凝聚力量的救助大网,让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城乡低保:全力实现应保尽保 “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一家人真不知道如何活下去。”谈到政府的关怀与帮助,紫岩社区的低保户袁安强夫妇满怀感激之情。 袁安强是一名保安,妻子体弱儿子年幼,家里仅靠他打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社区干部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为袁安强办理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11年,袁安强的妻子患上乳腺癌,急需治疗费用,得知消息的民政干部又及时送去医疗救助金,切实解了袁安强的燃眉之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我市坚持低标准起步、规范化管理、逐步提高、稳步运行的原则,大力实施“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管理机制,对不合格低保对象做到一一核查、及时清退,全力打造阳光低保。截至今年6月,我市共有城市低保11351户、18559人,发放低保资金12281.7万元,月人均补差176元;农村低保15407户、16824人,发放低保资金6002.3万元,月人均补差90元。城乡低保“惠民行动”的顺利实施,有力保障了全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绵竹作出了积极贡献。 ◆医疗救助:惠民水平大幅提升 医疗救助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采取门诊救助、住院救助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积极施救,达到治疗与救助同步实施,有效缓解困难群众看不起病的难题。截至今年6月,我市城市医疗共救助38059人次,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1861.32万元;农村医疗救助70954人次,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1662.8万元。 富新镇上崇村村民徐大姐是医疗救助的受益者,今年5月她因骨折住院治疗,治疗费用在医院就直接报销了。“这个政策好,不用像以前一样东奔西走,确实让我们办事更方便了。” 据悉,为进一步简化医疗救助程序,我市在全市所有医疗定点医院均设立了新农合、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三合一”服务窗口,推广开展即时结算,实行“一站式医疗救助”,切实提高医疗救助资金结算时效性,使其在医疗救助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慈善救助:应急解难成效显著 为着力完善我市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切实提高救助能力,及时有效解决我市城乡居民的临时生活困难,近年来,我市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外,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事业,加大社会协同和公共参与力度,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现代社会救助工作新格局,实现了社会救助的全员覆盖。 “这笔助学金来得太及时了,对我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广济镇中新村的刘继成幼年丧母,和父亲相依为命的他今年顺利考上了四川农业大学,拿着录取通知书,刘继成喜忧参半,家里仅靠72岁的老父亲捡破烂维持生计,几千元的学费怎么办呢?正当刘继成和父亲发愁时,今年8月,我市慈善会送来了5000元的助学金,老父亲激动得老泪纵横:“感谢党和政府为我们贫困家庭办了一件大好事,给孩子圆了大学梦。”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大病助医和慈善助学、助老、助残、助孤行动,大力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慰问,共累计发放慈善救助金252.71万元,解决各类弱势困难群体755人次,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活生产困难,将温暖和关爱送到了群众身边,送进了群众心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