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年画村:用温情与责任筑起最牢固“防火墙”
作者:记者 申梨 责编 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8-01    

  

也许一个村落的宁静,对于很多人来说已习以为常,但是一个村落的温情,却往往在特殊时期最能体现。自7月27日21时开始,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疫情预警指令,年画村13组被划分为静态管理区。年画村党支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召集全体村组干部和景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不舍昼夜,竭尽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体现出“速度与温情”。

担当:村组干部冲在一线   用实际行动抵御疫情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带头。”尽管疫情防控工作任务艰巨,但投身战“疫”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们却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用坚强党性筑起抗疫的中流砥柱。

7月28日凌晨1点,空气中弥漫着燥热。为保障年画村核酸检测工作顺利开展,村支部书记叶浩钧和党员干部早早到岗,为检测现场进行环境消杀,提前做好核酸检测各项准备工作。

该村的核酸检测工作通过两种方式进行:静态管理区实行上门检测,其余地区则设点检测。“请大家提前打开健康码”“请大家保持一米线距离,身份证拿好”“来麻烦先测量一下体温”……这是村支部书记叶浩钧在核酸检测点说得最多的几句话。他和志愿者来回穿梭在长队中,使出浑身解数,化身为村里的“话务员”“暖心员”“搬运员”“秩序员”“协调员”,维持现场排队秩序,告知群众注意事项,有序引导群众排队采样,快速高效助力核酸检测工作顺利推进,以实际行动争做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美逆行者”。

7月30日上午,在静态管理区内,年画村13组组长张银富“全副武装”后,便开启了当天的送温暖行动。“应急蔬菜包拿好,不够及时在群里说,我马上帮你送过来。”张银富每送完一户的物资,再仔细叮嘱一番,确保每一户村民都能吃上新鲜干净的菜品。疫情袭来,张银富忙得像个陀螺,每天休息不足5个小时,忙着协助做好核酸检测、心理疏导、配送蔬菜、统筹车辆调度等工作,用点滴行动传递防疫正能量。“辛苦是辛苦,但是为了村内的安宁和平安,再苦再累也值得。”问起张银富的初心,他的回答非常实在,“为人民服务,责无旁贷,干就是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村共有150名党员干部、志愿者坚守在一线,他们从清晨忙到深夜,四处奔走。汗水浸透了防护服,口罩遮住了他们的面庞,村民们未曾见过他们的脸,但他们忙碌的身影,却让年画村的群众感到踏实与安心。

服务: 同心战疫   构筑起一线“最严防控线”

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只因在关键时刻有人挺身而出。

天刚蒙蒙亮,在年画村的静态管理区内,志愿者黄仲金就已经背起四五十斤的消毒喷雾器穿行在村民的房前屋后。由于消杀的公共区域面积大、范围广,他每天扛着喷雾器在辖区要来回步行2万余步,头顶着灼热的太阳,脚下的水泥路热气蒸腾,一上午下来,他的防护服像刚被水洗过一样。

看着黄仲金被压弯的脊背,时有村民劝他休息一会,黄仲金却总说“不辛苦,这是应该做的”。在他看来,背上数十公斤的消毒药水和喷雾器并不沉重,重的是对村内群众的沉甸甸的责任。

徐龙金,年画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也是一名网格员。在这场战“疫”中,他主动请命参与防控工作,值守年画村静态管理区的卡点。每天,他顶着30多度的高温,值守在临时管控区的年画路旁,严防死守,确保值守区域“不进不出一人”。在连续奋战48小时后因工作劳累加之酷热的天气,徐龙金突然晕倒在地,同伴立即将他送去医院治疗。担心人员不够,徐龙金一边输液,一边还在申请继续参与卡点值守。

“物资已领。感谢每一位工作人员、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太阳很大,你们要注意自身安全!”“每次从窗口看到你们,我就很有信心,你们舍小家为大家,我就觉得这个疫情一定能战胜。”……在年画村13组物资保障群里,一条条感谢的信息不断刷屏,简短的文字,满满的谢意。如今,在一片片“志愿红”和一个个“大白”的真心守护下,静态管理区早已不是孤岛。

双向奔赴,温情满满。为了让“大白”“小蓝”“小红”们安心作战,在各个核酸检测点、静态管控区卡点,有周边村民主动送来饮用水、遮阳棚等防暑保障物资。爱心企业默默卸下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矿泉水等物资,主动送来“清凉”,还有兄弟镇、街道派出的志愿者支援年画村,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社会温情与责任担当。

同心战疫,共克时艰。疫情就像集结号,紧急时刻,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志愿者们逆风而行,奋战一线,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政治担当,拧紧“责任链”,织密“防护网”,筑起最牢固的“防火墙”。

(图片系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