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权威解读】​绵竹市疾控中心专家详细解读第九版疫情防控方案
作者:罗天琪 徐伦汧 王申琴 责编 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7-20    

  

为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期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第九版防控方案出台的依据是什么?做了哪些针对性调整?方案修改后会对疫情防控会有哪些影响?7月20日,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鲜洪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专业解读。

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的修改出于哪些考虑?

鲜洪说,防控方案的修订主要基于疫情形势变化、病毒变异特点和试点研究三方面考虑。

从疫情形势变化来看,目前新冠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今年以来中国本土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多,疫情波及范围比较广。近一段时间,中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稳趋好,为优化调整防控方案创造了窗口期。

从病毒变异特点看,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中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行株。研究提示,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短、病毒传播能力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避能力,传播隐匿性强,这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做了哪些修改?

据鲜洪介绍,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主要对三大方面进行修订:一是优化调整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第九版方案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7天”调整为“7天+3天”,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二是统一封管控区和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第九版方案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衔接对应,整合统一使用高中低风险区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三是完善疫情监测要求。加密了高风险职业人群的核酸检测频次,明确了不同人员、机构和环境核酸检测要求和频次,加密了高风险职业人群的核酸检测频次。四是扩大了新冠疫苗接种人群范围。 疫苗接种仍然是预防新冠病毒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之一,人群范围扩大至3岁以上,重点提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 

第九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的修订对当前疫情防控有哪些影响?

“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决不是放松防控,而是要求更高、更规范、更准、更快,关键是要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鲜洪说,下一步我市将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第一时间学习培训,第一时间贯彻,比照第九版立即调整优化重点场所重点环节管控政策。

 一是严格落实重点人员管控。 严格落实入境人员闭环管理。严格风险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入川即检”。所有省外来(返)绵人员在入川时,需申领“四川天府健康通”,并扫“入川码”后通行,分类实施风险人员管理。对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在集中隔离第1、2、3、5、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对7天内有中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在居家隔离第1、4、7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对7天内有低风险区旅居史的人员要求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未完成检测的限制出行并赋黄码。

二是持续开展监测工作。做好风险职业人群监测。对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对重点环境开展定期核酸检测。

三是加强重点场所疫情防控。要落实重点场所常态化措施,严格执行进入人员戴口罩、测温、亮码和扫码通行等“刚性要求”。要加强大型工厂企业疫情防控,提供常态化“愿检尽检”核酸检测服务,制定相关应急预案。要加强集中隔离场所管理。实行集中隔离场所感染防控主要负责人负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