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减灾】九龙镇: 织牢防汛“网” 守护生命“线”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7-19
▲群众在安置点休息 7月11日晚上10点,九龙镇暴雨倾盆。各村(社区)地灾监测员、巡河员接到上级指令后迅速集结,开启了新一轮安全隐患排查。而在该镇集中安置点内,灯火通明,镇、村干部正忙着铺设棉被、凉席等,尽可能给转移群众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今年以来,九龙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总要求,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压实主职主责,细化防汛举措,强化应急值守,提前转移群众,积极开展宣传,确保各项防范应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隐患治理 筑牢安全防线 防汛抗洪是一场大考,考验的是防灾救灾和应急能力。 ▲开展巡河检查 在九龙镇马跪村8组,新建的排洪沟宽阔平坦、笔直向前,有效解决了当地排洪难题。 过去,马跪村8组未修建排洪沟,导致每年汛期周边10多户农户家中被淹,村民们都盼着镇上早日拿出治理方案。去年九龙镇向上级争取了一笔项目资金,并在今年年初启动了当地排洪沟修建工程。施工方通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汛期前顺利完工,彻底解决了8组的 “水患”难题。 7月12日上午9点,一场大雨过后,秦家坎村5组村民李明富忙着清扫家门口的落叶。“自从秦东路沟渠涵洞扩宽后,我再也不用担心家中进水了。”他告诉记者,过去沟渠的涵洞狭窄,一到汛期就会出现堵塞,导致道路两边住户家中漫水。今年镇、村干部通过走访,排查出安全隐患,及时启动了涵洞扩建项目,彻底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 ▲盘点防汛物资 为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九龙镇还成立检查组,及时对全镇的山洪灾害隐患点开展大检查。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加强督查监管、跟踪问效,确保万无一失。据悉,该镇各村(社区)均成立了20人以上的民兵抢险队伍,不定时进行实战演练,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同时,加强编织袋、铁丝笼、救生衣、铁锹、铅丝等防汛抢险物资储备,打好有准备之仗,确保群众安全度汛。 提前转移群众 守护一方平安 防汛大考还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提醒群众转移避险 “袁大爷,今晚上可能要下大暴雨,你家离地灾点不远,必须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7月15日下午5点30分,清泉村村民袁传云正在吃饭,家中突然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镇上的党员干部正在挨家挨户提醒群众转移避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有序撤离,该村几十名安全受威胁的村民、游客以及僧侣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为了解决村民们的后顾之忧,村干部还主动承担起了夜巡责任。 暴雨来临前,九龙镇农民大学被当地政府设为临时安置点,房间进行了消杀,配备了方便面、矿泉水、凉席、棉被等物品。在村干部的陪伴中,转移的村民和孩子忘记了离家的不便和烦恼,在集中安置点开始了别样的学习和生活。 ▲宣传防汛知识 今年以来,九龙镇坚持“提前避让、主动避让、预防避让”原则,把安全撤离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党员干部劝离受威胁群众,同时安排监测人员对各个危险区域进行巡逻监测,确保发现隐患能够及时上报处置。镇上还利用村组干部会、坝坝会等加大防汛及地质灾害知识培训,全面提升监测人员巡查技能和日常管理水平,提前做好应急准备,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加强宣传引导 提高安全意识 7月18日上午8点,九龙镇地灾监测员谢维春带上工具前往九龙镇鸡公岭的地质灾害点巡逻检查。她先是利用卷尺测了测插在地里的两根木棒间的距离,然后细心地记在笔记本上进行数据对比。谢大姐告诉记者,前两年这里出现了山体裂缝,严重威胁到群众的安全。今年进入汛期以来,即便天气晴好,山区巡逻工作也没有间断。 ▲劝离钓鱼群众 “汛期不能在河边钓鱼,太危险了,赶紧回家。”当天下午3点,在龙蟒河马跪村段,九龙镇河段长王建华正在巡河,见有人在岸边钓鱼,他赶紧上前劝说。“我负责的区域共有六七公里,除了查看水情,还要劝阻游客、村民远离河岸。”如果遇到下雨,王建华还会实时增加巡河频次,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险情,时刻做好防汛准备。下午5点,完成巡河工作后,王建华又走进村民家中,宣传防汛措施,提醒大家密切关注雨情预警。 ▲查看撤离路线 做好防汛减灾,提高群众防范意识是关键。九龙镇通过村村响广播、科普展板、公示栏、入户走访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避险逃生知识,不断增强群众防灾意识,提高避险技能。在每一户受威胁农户门口张贴避险明白卡、明确逃生转移路线和责任人,让群众在遇险情时快速有序逃离。及时准确地向辖区所有干部群众发布预测预警信息,打通监测预警“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得出、送得到、叫得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