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棠镇:真抓实干 奋力开启乡村振兴新局面
作者:
来源:麓棠镇融媒号
日期:2022-06-06
近年来,麓棠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中国玫瑰谷”项目为契机,真抓实干,大力发展玫瑰产业,打造了生态宜居和谐的幸福美丽新村,奋力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局面。2021年,该镇被评为“德阳市乡村振兴先进镇”,玫瑰新村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党建引领谱新篇 该镇党委通过走访调研着力把脉定向,结合全镇发展实际,将7村1社区规划为“沿山高颜值旅游、场镇高品质商贸、坝区高质量农业”三个片区,以麓棠村、玫瑰新村、新乐村为主体,依托玫瑰、温泉、茶等优质资源大力发展沿山旅游;以古楼街社区、新乐村、玫瑰新村为主体,对场镇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搞好麓棠镇商贸中心建设;以石团村、长白村、林堰村、民乐村为主体,依托各类特色种养殖专合组织带动效应,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品牌。通过找准发展定位,为全镇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中的“火车头”作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该镇建立了玫瑰产业园区大党委,探索践行“三四三”工作法、试行“两评议双监督”机制、开展党员“金点子”、“亮身份争先进”等活动,进一步处理好企业、村、农户之间的各种矛盾纠纷。该镇还通过党员干部包村、提升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等举措,进一步规范开展党组织活动,强化组织和党员意识,发挥党员作用,为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三产融合拓新路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该镇牢牢抓住“中国玫瑰谷”项目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玫瑰产业,形成了以玫瑰种植为基础,食品化妆品加工为链条,生态旅游服务为延伸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该镇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路径。目前,该镇已形成15000亩大马士革玫瑰、1700亩优质叶烟、1500亩茶叶、1000亩蔬菜种植等高效益项目,建立了从种植、加工、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玫瑰生态全产业链,带动旅游、大健康、文化、科技研发等产业。实现了农业技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管理方式由家庭作坊向专业经营转变,种植模式由农田种植向观光休闲农业体验转变。为助推三产带动村民增收,该镇依托玫瑰、温泉、茶叶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实施“公司搭台、村民唱戏”发展模式,借助产业园品牌效应、规模优势、基础设施条件等,积极引导农户利用闲置房屋开办农家乐、乡村旅馆、特产店和旅游商品摊点,并协调在玫瑰花田拔草、摘花、采茶或承包玫瑰花的劳务机会,使农户除土地流转费外,可还可获取劳务收入,为群众开辟了增收致富新渠道,实现了群众收入由单一的农业种植收入向旅游服务业的转变。2021年,该镇依托沿山旅游资源,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 乡村蝶变展新颜 “雨雪泥泞路,环境脏乱差。青壮务工去,老幼留守家。”这条顺口溜就是玫瑰新村以前的真实写照。在中国玫瑰谷项目的推动下,玫瑰新村实行整村流转,用于月季产业园旅游项目开发和大马士革玫瑰种植。该镇以此为契机,努力建设美丽新村,玫瑰新村实现了从散乱居住到家家住别墅的转变,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持续发展的转变,实现了从青壮离家到回乡就业、创业的转变,让群众乐享乡村振兴的发展红利。 在新村建设上,该镇按照省市“四好新村”建设要求,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目前,安置新村已建成378户,在建63户,378户农户均已搬进新居。在发展集体经济方面,玫瑰新村于2018年成立了玫瑰专业合作社,主要承接公司在土地流转、劳务派遣、商业运营、旅游开发等方面业务,实现收入500余万元。在村民收入上,在新村建设时充分考虑今后发展民宿的需要,村民不仅满足自己居住,还能发展民宿。除此之外,玫瑰产业发展带动玫瑰新村村民通过就地务工、售卖玫瑰产品等,实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万元。未来玫瑰新村将逐步建立起符合新村实际和适宜新时代需求的发展模式,产业格局呈现新变化,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最终实现文旅商服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五大振兴,带动全民致富,树立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下一步,麓棠镇党委政府将围绕市委加快建设“三高三地”和实现“五个走在前列”发展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继续抓住两项改革后镇村空间扩展、资源集中的有利条件,持续推进全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形成特色鲜明、产业突出,功能合理、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