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百姓故事汇】李治菲:用汗水谱写青春之歌
作者:罗天琪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5-04    

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在绵竹,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扎根基层,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汗水谱写出一首首青春奋斗之歌,不负韶华,无悔青春。

李治菲:在家乡实现人生价值

4月28日,旌阳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一批职业农民来到李治菲夫妻俩的贵菲家庭农场参观学习。农场里科学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让大家收获良多。

李治菲与丈夫邓方贵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于2014年回到李治菲的家乡九龙镇棚花村开始种植猕猴桃。从最初流转20亩地,发展到现在的80多亩,由于猕猴桃品质高、口感好,常常供不应求。

返乡创业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回乡种植猕猴桃的想法一开始就遭到李治菲父亲的强烈反对,“你是女孩子,坐办公室不好吗?干农业是非常辛苦的,我希望你在大公司上班,至少工作稳定,不用承担那么大的风险。” 虽然父亲极力劝阻,但她毅然决然放弃了在成都稳定的工作,选择从零开始,回乡创业。

虽然夫妻俩在之前的工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创业的过程中仍遇到许多困难。“2017年,我们的猕猴桃遭遇溃疡病,由于该病菌传播性强,老园区20亩猕猴桃树相继感染,意味着产量减少。加上新园区处于在建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技术和资金的短缺让创业之路受阻。”李治菲表示,由于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导师为自己提供技术支持,加上绵竹市农业农村局以及九龙镇政府提供了相应政策措施和资金补助,让自己的农场渡过了难关。

李治菲说,农场通过抖音和微信小视频发布猕猴桃的生长动态,收获了不少粉丝。在猕猴桃成熟的季节,顾客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订购、采摘猕猴桃,销路非常好。目前该农场的猕猴桃年产值能达到120万元左右。

“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中可以看到,这个时代是鼓励青年人创新创业的时代,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持,让我们感到很有底气、很受鼓舞。青年人要有自己的梦想,踏出自己的舒适圈,要站得高、看得远,要敢于迎接挑战。”李治菲坦言,目前自己正在研究猕猴桃器物培技术,准备申请发明专利。同时贵菲家庭农场已与武汉植物园签订合作协议,在该农场中建立猕猴桃新品种展示走廊。当前正在进行硬件设施建设,预计2023年整个景观可以对外开放,届时该走廊会成为绵竹一个猕猴桃研学基地。

黄佳鑫:将青春奉献给西部

“之所以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是想让自己的人生有不同的意义,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努力的方向。”黄佳鑫出生于1998年,四川眉山人。2020年8月大学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绵竹市清平镇从事党建工作。

大学毕业后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黄佳鑫时常会想家。初到工作岗位接触并不熟悉的业务,常常让她措手不及。“刚刚从大学毕业,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跟当地老百姓沟通,工作常常比较被动。”黄佳鑫说,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她很快适应了清平的工作和生活,也学会了更多的处事方式。

逐渐地,黄佳鑫喜欢上清平这座小镇,热爱摄影的她常常用镜头记录清平的美丽风光。鸽子花、大雪后的童话世界、追逐镜头的孩童……,黄佳鑫给记者展示了她拍摄的清平美景与人文风光。

2021年8月的一天凌晨大雨倾盆,黄佳鑫从睡梦中惊醒。为了保护群众生命安全,清平镇凌晨3点钟开始转移群众,黄佳鑫立马加入到转移群众队伍中。“我的工作是记录转移群众的人数、安置地点等,以及需要及时接打电话,向上汇报情况。”黄佳鑫说,这是人生中第一次面对如此紧急的时刻,让她至今难忘,经过此次救援后,自己的应变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基层锻炼,由于工作表现突出, 2021年3月,黄佳鑫被评为四川省 2020年“青春志愿·守护生命”地质灾害防治志愿服务行动优秀志愿者;2021年8月,被评为四川省2020——2021年度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2022年3月被评为第九届四川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个人。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让青年人认识到自己人生的选择是多面的,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不再是唯一的出路。青年人的人生不应该被定义,应该打破常规、敢想敢做,将自己的热情与冲劲投入到自己理想的事业中。”黄佳鑫坚定地说道。

廖飞:带领乡亲们致富增收

  4月16日,新市镇石虎村的桑葚种植基地迎来了一大批游客,大家穿大家穿梭在桑葚林中采摘桑果,村里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卖起了冰粉、凉面等各种小吃,热闹的景象让村民们不禁感叹:“石虎村来了这么多游客、停这么多车,这是我们从来没看到过景象啊!”

廖飞出生于1988年,石虎村人。2013年,他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在新市场镇销售家用电器,多年来积累了不少老顾客。一直以来,石虎村村干部面临青黄不接,急需年轻力量充实到队伍中。经过老村支书走访了解,发现本村村民廖飞不仅是一名党员,同时有干劲有学识,经过考察和正式选举,2019年11月,他成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回乡当村支书遭到不少村民的质疑,大家觉得我年轻,加上石虎村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许多人认为我肯定干不下去。”廖飞成为村支书后,积极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重新修建村组附近支渠的三座桥梁,让洪水季节支渠水流量畅通,提升泄洪能力,保障支渠附近居住的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让老百姓了解村级事务,廖飞将村里的工作动态及时发布到村志愿者服务群。同时他深挖石虎村的文化,构架出以党建为引领,围绕一文两环三片区四基地五融合的发展思路,带领石虎村走向乡村振兴之路。

2019年,在廖飞的带头下,成立了海艺家庭农场,流转了近40亩土地种植桑葚,村民们可以采取土地入股方式进行分红。“今年是我们桑葚基地第一年面向市场销售,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提升了知名度,打开了销路。自开园以来,每天大概有上千人来基地采摘桑果,预计年产值能达到50万元。”廖飞告诉记者,桑葚基地这么受欢迎,让石虎村老百姓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如今,国家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政策支持,为大家更快更高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廖飞说,他还计划在村里打造千亩油菜花基地,增加现有土地产值,研发油菜花配套课程,让基地实现大型景观和研学双重功能,带领石虎村村民实现更好地发展。

(部分照片由采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