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群众办实事】绵竹:医保服务“搬到”家门口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作者:申梨 蒋丽萍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4-24
4月21日上午,村民马玉华来到家门口的“孝德镇年俗村便民服务室”办理医保报销,坐在工作台前,她只花了7分钟就办理妥当。“以前不少医保业务需要到市里办理,现在出门散个步的时间就能办结,真是太方便了。”她开心地说。 老百姓感受到的变化,得益于绵竹正式启动医保服务事项入驻基层便民服务机构,35项政务服务下放镇(街道)、31项政务服务下放到村(社区),打通了医保服务“最后一公里”。如今,绵竹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享受到下沉式、人性化的医保服务。
“现在共有31项医保业务下放到了我们村,其中有异地转诊备案、住院费报销、生育津贴的申领、产前检查费支付等,方便了很多村民,他们可以直接到村委会来查询情况。”孝德镇年俗村医保窗口工作人员杨青青告诉记者,医保业务下沉实现了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只需要数据、材料“网上跑”,让基层群众“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减少了群众来回折腾的麻烦。 在九龙镇便民服务中心医保综合窗口,来自汉旺镇的何明英正在为年迈的母亲申请高血压待遇认定递交相关申请资料。而在35项医保服务政策下沉之前,她需要去汉旺镇或者绵竹市政务服务中心医保大厅办理这项业务。“现在镇村一级的医保服务窗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相当于市医保服务大厅的‘迷你版’,是一个‘全能’型窗口,基本涵盖了所有医保经办业务,我们老百姓办事确实方便多了,还能实现跨区域办理,简直是走到哪里业务就能办到哪里。”何明英连连点赞。
基层医保服务平台是实现医保经办服务下沉、提供“就近办”“便捷办”服务的重要载体。如何提高镇村平台的服务和效能?绵竹一直在探索。据市医保局综合业务股股长徐成建介绍,市医保局通过政策讲解、系统实操演示、宣传资料发放等方式,多形式、多维度就各项医保下沉服务事项办理流程进行了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市医保局还为镇街医保人员“一对一”配备业务指导老师,组织开展了跟班培训,分片区对全市200余名村(社区)医保网格员进行集中培训,解决农村地区医保经办力量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群众办事不方便等现实问题,将医保惠民政策不打折扣落地落实。同时,还与镇(街道)形成横向联动机制,依托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点,通过入户走访、一对一开展宣传,让医保下沉服务这一惠民工程做到家喻户晓。 医保下沉有利于激活医保服务的“神经末梢”,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医保红利。目前,绵竹市深入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已实现35项政务服务下放到12个镇(街道)、31项政务服务下放到153个村(社区),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基层医保便民服务体系,并依托各级服务站点延伸群众咨询解答、材料审核、帮办代办等业务,把医保服务真正搬到群众家门口,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