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党建】党旗引领振兴路
作者:王虹 蒋丽萍 文/图 责编 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4-12
——记清平镇盐井村党支部 车入清平镇,满目皆是绿。在盐井村,听到最多的是大山之变——以前的矿区变成了景区。在通往村委会的村道两旁,一栋栋色彩斑斓的民宿掩映在鲜花绿树之中,四面八方来的游客在这里游玩、休闲,品味乡村之美。 近年来,盐井村在该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将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绿色发展路径,从“吃”山里的矿产资源向“吃旅游饭”转变,在“两山”之间架起“三变”桥梁,用绿色生态点亮乡村振兴之路。2021年,盐井村党支部被评为德阳市级(4A)先进村党支部。 党建引领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2019年,党支部书记李云平来动员我们利用自家较宽敞的两层小楼开办民宿,作为一名党员,我积极响应支部的号召,辞去工作回乡开办民宿。三年来,我的民宿生意一直都不错。”站在自家的 “三秋叶”民宿前,村民孟秀英高兴地说,近年来,随着盐井村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自家的民宿也没有淡季和旺季之分,真的是尝到了开办民宿的甜头,一年的收入在7至8万元,比上班强多了。 党员带头干,村民跟着干。随着盐井村村域道路、游客集散中心、大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村民们看到了发展的前景,纷纷加入创业中。通过自筹资金、政府补贴,盐井村在品牌民宿培育中,植入独有的矿工记忆、羌汉风情、自然风光等元素,原来的砖瓦农房变成充满情调的庭院楼台。一时间,农家乐、民宿、咖啡馆等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在盐井村快速生长。 如何让旅游业态更丰富、乡村更富魅力?李云平告诉记者,盐井村党支部立足长远,利用位于国家大熊猫公园、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色清平景区核心区域的优势,深化产业与生态融合,建成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普宣教中心、矿工创业社区、环线观光火车、真人CS基地等旅游项目,形成集亲子游乐、文创体验、康养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同时,坚持“民宿搭台,业态唱戏”,将“祝酒、羌红、山歌”等配套服务与民宿产业相结合,涵盖“吃住游购娱”全要素,辅之以“野外露营、篝火戏水、文化巡演”等个性化发展,将村组集体资产包装成块、串连成线,打造65家特色民宿、650余个床位。用发展思维审题、特色文化立意,盘活现有闲置资产,打造“帐篷基地、高山茶园”等集体产业,推出“山野菜、冷水鱼、猕猴桃、银杏果”等绿色健康农副产品,真正实现闲置“盘活”,收益“变现”,2021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元。 倾情帮扶 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多年来,盐井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困难群众帮扶工作,三年来共入户走访老党员、困难党员36人次。组织支部党员、志愿者通过“亮身份、当先锋”开展主题活动30余次。参与疫情防控期间巡逻、宣传1000余人次,防洪期间撤离受威胁群众312人次,河道巡查66人次,参与地灾隐患集中排查9次,交通劝导700余人次,宣讲村级小微权力运行规范8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