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记者暗访:疫情防控不放松 公共场所仍需加强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 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4-07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传播风险持续加大,再次敲响了疫情防控警钟。我市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还存在哪些安全漏洞?日前,记者跟随市疫情应急指挥部督导检查组,深入酒店、商超、农村地区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暗访,发现部分经营场所管理松懈,疫情防线形同虚设。

部分商超、快递行业存在防控漏洞

商场、超市与市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4月6日,记者在城东新区扬州路一家超市看到,虽然进出口设置了防疫检查岗,播放着正确佩戴口罩、扫码入场等提示音频,但工作人员遇到个别不扫码的市民并未拦截,也未进行劝阻。进入超市后,记者发现,有少数市民将口罩摘下或拉至下巴处,工作人员不仅没有及时提醒,甚至自己也并未规范佩戴口罩。在收银台,一米线措施流于形式,因空间有限,扎堆结账现象突出。

在剑南街道板桥集镇社区,绝大多数沿街店铺在门口张贴了“测温、亮码、戴口罩”的提示,所有商铺均张贴了场所码。但记者走进其中一家超市发现,顾客不测温、不验码就可随意进出。督查组在检查时发现,这家超市门口张贴的场所码已经过期,而准备的体温枪还未拆封。当记者询问工作人员是否对进出“无码”的老人进行登记时,对方支支吾吾未作回答。

在板桥集镇社区菜鸟驿站,虽然门口张贴了场所码,摆放了消杀酒精、测温仪器等防疫物品,但店员未佩戴口罩,也没有要求进店人员出示健康码、行程码,防疫措施落实不到位。针对督导组发现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会认真对待、及时整改。来到一家快递网点,记者发现,该网点疫情防控台账不齐全,消毒工具与其它店铺交叉使用,工作人员对最新的疫情防控措施不清楚。

农贸市场、麻将馆问题相对突出

农贸市场、麻将馆作为重要公共场所,人流量大、营业时间长,是疫情防控的重点。记者在暗访时发现,部分农贸市场、麻将馆存在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严、流于形式等问题。

记者在汉旺镇武都集镇社区农贸市场看到,不少未佩戴口罩的市民可随意进出。熟食、肉类、蔬菜等摊位上,绝大多数商贩未佩戴口罩或口罩佩戴不规范,市场内没有志愿者或村干部进行巡查提醒。在市场另一个出入口,门口没有设置疫情防控值守点。

在九龙镇农贸市场, “请佩戴口罩”“扫描场所码”等字样的提示牌放置在显眼处。小喇叭里播放着防疫提示音频:市民须佩戴口罩、扫码测温后才能进入。然而,市场内仍有个别市民、商户存在不规范佩戴口罩的情况。在买卖过程中,商贩和市民基本没有保持安全距离。

在城东新区一家麻将馆内,空间密闭,七八桌的老人没有佩戴口罩,聚集在一起打麻将。对于进出入的客人,老板都是热情地接待,并积极介绍牌友,组织牌局。在另一家麻将馆,进入人员未按要求扫码、测温、登记,当问及老板当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时,对方表示都是熟人,不会有传播风险。督导组人员向棋牌室负责人讲解了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紧迫性、严肃性,要求他们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确保室内通风,人人佩戴口罩,筑牢安全防线。

大型酒店、诊所防控措施让人放心

作为疫情防控的“前哨”,医疗单位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点部门,又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基本单位,更不能放松警惕。4月6日下午,记者在月波街一家医疗诊所看到,所有进出人员均佩戴了口罩。当记者准备走进店内时,工作人员随即要求佩戴好口罩,逐一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并进行测温,管控比较严格。

在对面的一家药店,一名老人想要进店买药时,工作人员首先为其测量了体温,得知老人的老年机无法扫码时,她随即用纸质登记表写下老人的个人信息。“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们严格按照要求,对药店每日进行消杀,并积极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细心叮嘱老人加强自身防护。”工作人员说道。

来到岷山饭店,只见门口设置了防疫卡点,并且有专人值守。记者以“手机网络不好,等一会儿再扫码”为由试图进入酒店,工作人员没有同意,坚持让记者扫码,显示“绿码”并验证后才能进入。记者看到,有部分带着孩子进饭店的市民,由于孩子没有手机无法扫码,工作人员监督成年人测温、扫码后,再对孩子测温,做到了无一遗漏。

对于当前发现的问题,督导组表示,将继续加大检查力度,对存在防疫安全漏洞的场所进行“回头看”,密切关注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和人员流动等情况,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督导组特别提醒广大市民群众,疫情防控工作绝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大家外出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