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育秧备耕热 不负农时不负春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4-04    

人勤春早争朝夕。 眼下正值大春备耕时节,在绵竹广袤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为水稻丰收描摹“底色”。 

4月1日上午,紫岩街道永翔家庭农场育秧基地里一片繁忙,农场主刘光均正在育秧流水线上娴熟操作。只见一个个空秧盘被整齐有序地放上输送带,机器便自动填入营养土、洒水、播种、再覆土,一个完整的育秧盘就此“诞生”。随后,工人将装着种子的育秧盘,移至育秧大棚里催芽。

与人工播种相比,机械化育秧每天能够制作7000个秧苗盘,不仅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还具有稻苗生长整齐、速度快、提高亩产量、实现精良播种等优势,为秋季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来到种植基地,一块块白色的无纺布覆盖着一垄垄秧田。掀开一看,移栽的秧苗已是绿油油一片。来自齐天学校的五、六年级学生站在一旁参观,认真学习现代化农业生产知识。“秧苗发芽后,我们再将育秧盘移至田间,使用无纺布进行覆盖,能为秧苗的生长提供相对平稳的光照、温度和空气等环境条件,促进秧苗更好地发育。”刘光均在当地流转了800余亩土地种植粮食,农业机械化让春耕备耕跑出了“加速度”。为激发乡村新活力,他还积极吸纳当地村民从事种植、管理、采收等工作,示范带动周边30余户农户发展种植业, 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不断提高农作物产量,助力农户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育秧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加速了水稻产业化进程。走进富新镇贵丰家庭农场生产基地,种子、肥料、育秧土、育秧盘等工具堆放得整整齐齐。大棚外,插秧机、抛秧机、耕田机整齐排列,农场主江国平正忙着平整土地、消毒杀菌,为移栽秧苗做足准备。

“我们今年投资了30余万元,新购置了13万张育秧盘。目前已经培育好了近2万张育秧盘,主要供应给周边的种植户。”农场主江国平告诉记者,与以往直接在田头育秧相比,他们主要采用“工厂化”集中育秧,将播种后的育秧盘置于适宜稻种发芽的暗环境下,进行“叠盘”,再用薄膜+遮阳网盖严来克服天气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这样不仅保证了秧苗质量, 而且加快了出苗的时间。如今,整个农场对外服务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4000亩。

“往年这个时节,我们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播种育苗,生产成本很高。现在通过向种植大户购买种子、育秧、插秧‘一条龙’服务,不仅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而且有技术人员来现场指导,彻底解决了我们的技术之惑。”说起机械化生产带来的好处,当地农户喜笑颜开。

随着气温回升,我市水稻育秧工作已经陆续展开。为提高水稻育秧的质量和效率,各镇(街道)以种粮大户、合作社等为育秧主体,大力推行水稻育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并加大机插秧、抛秧等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为全年丰产丰收播下希望的“种子”。市农业农村局还组织了近百名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把脉问诊”,现场指导种植户做好大春备耕及田间管理工作,同时利用微信群等网络平台,让农技人员主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对接,普及春耕春播技术,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我市还将逐步配套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的现代农业设施,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多功能化发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