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钢用在刀刃上
作者:谭明剑 文/图     来源:     日期:2012-08-08    
  好钢用在刀刃上
  ——市林业局对口帮扶遵道镇太平村工作小记


  来到遵道镇太平村,一眼望不到尽的核桃林成了村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核桃种植户张维阳说,“村上的核桃林长势这么好,发展这么快,全靠林业局的支持。”这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通过调查了解,拨开了这层面纱。
  太平村地处遵道镇沿山,全村共有5个生产小组,多为山地。90年代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之后,该村800余亩的耕地有732亩还为林地。退耕还林之后,当地百姓为了能够增加收入,在林地种植了核桃、柚子、板栗等经济林木。其中,核桃林种植面积最为宽广,多达500余亩。
  距今,太平村的核桃树已经种下了接近13年时间,按常理树木应该处于挂果的黄金期,但奇怪的是,近500亩核桃林居然有90%的树子不结果,有10%的即使结了核桃,品质也十分差,这让当地种植户们感到十分纳闷。
  “我们村的老百姓缺少核桃种植的技术和林间管理的知识,树苗种下之后一直缺少管理,病虫害很多,而且当时选种的时候没有技术人员来指导,选的也不是好品种。” 该村支部书记刘卫国介绍,老百姓种植了十多年的树木没有收成,直接导致村民和村委会之间出现矛盾,特别是近几年生活水平高涨,村民对经济需求量更大,为了解决“不结果的核桃林”的尴尬状况,村民们隔三差五就要来村上说事。
  “解决核桃树品质问题就得更换品种,我们调查过,嫁接一支好品种的幼苗需要花费20多块钱,一亩地就要花费近1000元,这对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笔大开销,村民承受不起。”刘卫国说,村民向村委会反映了情况之后,村上想尽办法帮助解决,但由于资金量过大,村委会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今年初,根据市委“挂包帮”活动安排,市林业局对口帮扶太平村,局办公室主任李林挂职到太平村担任村支部副书记。
  李林从事林业工作30余年,有着丰富的林业种植经验。来到太平村后,他第一时间展开调查,收集村上的民情民意。在走访期间,不结果的核桃林成了他听到最多的声音。了解完情况之后,李林迅速向局里反映了情况,引起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对口帮扶沿山的太平村,林业局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果林栽培和管理上有一支专业的技术班子。而恰巧的是,林业局在汉旺实验的“川早系列”早实核桃良种培育基地刚好取得成功。有了这些条件,太平村的难题很快纳入议程,局里决定,争取林业项目资金40万元,对太平村500亩低效核桃林进行了品种改良。
  今年3月,林业局在开展太平村慰问活动之后,组织了全村种植户们来到汉旺早实核桃良种培育基地,在参观过程中实地培训了核桃嫁接后期管理技术。
  今年4月,市林业局局长舒实从省林科院请来老专家,针对该村情况,对100多名种植户讲授了核桃管理技术。类似的培训学习,林业局共为村民举行了5次。
  为村民们吃了定心丸之后,今年5月,嫁接工作正式开始。
  为了保证嫁接苗的成活率,林业局抽调了10余名局技术人员,专门组织了一只专业嫁接队伍,帮助村民嫁接。而挂职到村上的李林,更是嫁接技术方面的专家。在此期间,他带领嫁接队伍跑遍了太平村整个山区,磨破了脚皮,踩烂了鞋子,耗时近一个月时间,将全村520亩、近2万棵核桃树全部嫁接完毕。
  工作远远没有结束。嫁接完枝条之后,李林一处理完局机关事务,马上就来到太平村核桃林地,查看嫁接苗是否成活,指导村民进行病虫害防治。在此期间,局里还给村民送去了防治病虫的农药。
  经过林业局的精心护养,如今太平村的新品种核桃林成活率高达95%。看到种植户们脸上开心的笑容,李林也终于放宽了心。
  “川早系列的核桃品种属于优质品种,挂过早、果实品质高,非常适合绵竹沿山地区种植。三五年之后,每棵树至少产果10斤左右,按一亩地20棵树估算下来,每亩将为老百姓增产2000余元。”李林告诉记者,核桃树的效益出在后期,每棵树产10斤只是保守估计,10年树林长成之后,每棵树产果可以接近100斤。全村500亩林地,产值将高达1000万元。
  如今的太平村,可谓真正的“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专心护理核桃林,村委会也再也没有村民来说核桃的事。刘卫国告诉记者,“等核桃林发展起来之后,村上将利用自身的太平水库和玉妃泉等资源,探索发展旅游的路子,帮助老百姓增加更多致富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