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剑南街道:绘好乡村振兴四季图
作者:尹翔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2-15    

一元复始话农桑。站在崭新的2022年起点,回望来路,奋斗的征程洒满汗水。2021 年,剑南街道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发展特色,持续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绘制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新图景。

发展产业,如春拂面,民富物优涌生机

产业兴则乡村兴。剑南街道始终把产业摆在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发展优势产业,种植银柳3500余亩,带动村民就业800余人,农民增收600余万;创新发展模式,以“公司+合作社+ 农户”新模式打造猕猴桃规模化种植基地,激活产业链;提高产品竞争力,对5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0家家庭农场及重点散养户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整治和新建排灌渠42km,整治和新建田间道路20km,田型调整 4220亩,地力培肥7600亩。全面完成粮食供给保障任务,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 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

美丽乡村,似夏而至,热火朝天展新篇

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美丽乡村铺就底色。一年来,剑南街道推进厕所革命1300 余户,围绕村庄景观、入户道路、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重点整治和提升,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切实提高村民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全覆盖,设置垃圾分类亭 100 余个,推行每户 1 元清洁费征收制度,建立农村保洁常态机制和长效保障,大力开展人 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爱国卫生运动、村庄清洁行动等,不断提升乡村颜值。

文明新风,席卷入秋,旧貌蝶变换新颜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为刮起文明新风,剑南街道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各村成立腰鼓队、舞蹈队等文艺组织,在节庆期间进行文艺表演,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组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 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成立志愿服务队,吸纳志愿者 200 余 人,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开展移风易俗,整治陈规陋习,成立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带动广大群众树 立文明新风,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多元共治,蕴藏于冬,新年努力再绘春

基层治理是持续振兴的内生动力源。剑南街道对标对表,严格完成集中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一肩挑比例达到100%,干部队伍结构显著优化。下好防汛先行棋,谋划在前、物资在前,重点地段全天值守,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常态化进行农村地区涉疫、涉诈等重点群体排查 管控、精准劝阻工作,建立院落长制度,精准网格化管理,织密防疫防诈安全网。落实乡村扫黑除恶常态长效机制,推进“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图由剑南街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