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返乡游子喜看家乡新变化
作者:周韵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2-10    

新春佳节,万家团聚,在外打拼的游子纷纷返回家乡绵竹。“景点更多了,环境更美了,交通更便捷了,生活越来越幸福了!”漫步于街头巷尾,绵竹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公共服务日趋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变化让游子们惊喜连连。

变化一:城市更宜居

今年春节,在外安家的杨建与妻子乘坐飞机回到绵竹。中心广场上灯光璀璨、人流如织,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杨建心情澎湃,倍感亲切。来到城东新区,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仟坤·悦街、大学城、恒大国际商贸城等商圈集聚,体育中心、图书馆、城东综合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投用,成为绵竹靓丽的城市风景线,他掏出手机,拍下一张张照片,分享至朋友圈。

“我感觉家乡最大的变化是公共服务更完善,城市更加繁华!”虽然已离开家乡多年,但这里依然是杨建心里最牵挂的地方。

受疫情影响,在外工作的李娟和丈夫已有两年时间未与家人团聚。此次返乡,她感受最深的是,市民的素质大大提升了。“返乡前,在电话里最常听家里人说起的一件事情,就是绵竹在创建文明城市,总想回家看看到底变得怎么样了。”她说,春节期间,走在大街小巷,路面干净整洁,乱扔乱丢的现象减少了很多,驾驶员主动礼让行人,处处彰显着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绵竹市城市建设着力在景观面貌打造、功能内涵塑造、文化特色挖掘上下功夫,既实现了城市的更新再造,更提升了城市品质和“颜值”,吸引越来越多外地市民到这里安家置业。而随着文明城市的创建,城市“颜值”更靓了,“底蕴”更浓了,文明成为了城市“底色”,展现在日常之间,市民畅想着幸福文明新生活。

变化二:乡村更美丽

春节假期,在外读大学的杜欣与家人前往麓棠镇玫瑰新村探亲。走进村里,粉墙农居错落有致,随处高挂的大红灯笼喜气洋洋,远处青山与绿竹相依相偎,犹如一幅悠远宁静的山水画卷。“推窗见绿,移步皆景,水电气通到家里,生活和城里人根本没有两样。”听闻村上还通过基础设施改善、产业转型发展等途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特色产业,打造成集美食、文创、民宿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创意型村落,助力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时,杜欣真正感受到了绵竹发展的巨大变化。

走进九龙镇清泉村,崭新的骑游道蜿蜒而上,造型各异的熊猫憨态可掬,三五游人漫步其中,为乡村平添了几抹亮丽的色彩。“家乡真是越来越漂亮了!”吴大哥忍不住发出赞叹声。他说,过去村上环境比较脏乱,村民也经常因为小事发生争吵,可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后,农舍庭院花香四溢、乡风民情和谐淳朴,村民们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据悉,近年来,绵竹市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持续推进农村风貌提升行动,创造农村生态美;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农村实力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彰显农村社会美。如今,越来越多的村庄院落将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既美化环境又促进了产业发展。

变化三:旅游更完善

家乡有美景,何须再远行。春节期间,绵竹的旅游景点人气爆棚,九龙山、年画村、麓棠温泉等景点美景刷爆了朋友圈。“泡了温泉,体验了画年画,还去山上看了雪,绵竹旅游业态越来越丰富了。”魏彤在成都工作,春节返乡把绵竹的旅游景点玩了个遍,她开心又满足。

2月8日,趁着天气晴好,返乡不久的黄洋和家人前往清平镇“打卡”。一路上,彩色的民居别具一格,景观景点接连成片,星空泡泡屋、特色民宿、田园综合体星罗棋布,极具创意。她兴奋地用手机拍摄美景,感受家乡的新变化。黄大姐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够继续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游客到绵竹过“中国年”。

近年来,绵竹市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倾力打造“春赏花、夏纳凉、秋品果、冬观雪”观光休闲和乡村旅游,形成了“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自然生态游”“运动康体游”和“特色乡村游”等特色旅游精品,向四面八方的游客呈现“处处宜旅游、行行有旅游、时时可旅游”的全新体验。如今,山水和村庄融为一体、自然与文化相得益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