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一方庭院 胜过诗和远方
作者:李露平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2-10
——新市镇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小记 沉沉庭院莺吟弄,日暖烟和春气重。走进新市镇,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白墙彩绘庭院,干净整洁的村舍、道路以及文化广场、景观小品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推窗见绿、抬头赏景、低头闻香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铺展开。 2021年以来,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新市镇把乡村“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作为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的创新实践和重要抓手,让“家庭小美助力新市大美”成为社会共识,聚力打造“道路净、院落洁、沟渠清、绿化美、车辆齐”的新市新形象。 提升大庭院“颜值” 村颜日新月异 初春时节的花园村,还散发着浓浓的年味。行走在蜿蜒的乡村道路上,村道干净整洁,村庄舒适宁静,红红的灯笼和喜庆的春联与鳞次栉比的房屋、绿树环绕的村庄交相呼应。在位于成兰铁路和成绵高速复线的“桥下公园”里,村民们在这里散步休闲,悠然自得。“自从开展美丽庭院创建,不仅乡村美了,道路干净了,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而且邻里关系更和谐了!”说起现在的生活环境,花园村十一组村民谭书平十分感慨。 在两河口村,宽敞整洁的农家小院旁,用篱笆围起来的“小菜园”“小花园”生机勃勃,庭院外墙上描绘的是老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乡村振兴”壁画和宣传标语。乡村环境焕然一新的背后,靠的是两河口村激发民智民力,全民参与创建的法宝。一面面“会说话”的彩绘墙、一处处凝聚民智、汇聚民力的乡村小景观,不仅是村民们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他们用巧心思和细功夫留足乡韵承载乡愁,全力打造“农味”十足的乡村新风貌。 打造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随着“美丽庭院”创建工作的推进,村庄整体宜居环境进一步提升。“幸福·花园里”的花园村、“鱼耕水乡”的打渔院村、“相聚两河口 幸福更长久”的两河村,“水韵蒲泉”的蒲泉村,“神秘鲁安 三星同源”的鲁安村.......一个个焕发新颜的美丽村庄犹如一颗颗明珠,衬托出新市的魅力。 “为了让‘新市里的公园、公园中的新市’真正得到实现,我们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的部署要求为指导,深入推进‘绿化新市、美化新市、花园新市’行动,以‘美丽庭院’创建为抓手,围绕‘村有示范点,镇有示范村’的创建格局,号召全民参与,全域创建。”该镇党委书记陈黎明告诉记者,美丽庭院,既是村庄的“里子”,也是村民的“面子”,经过村民们的巧手装扮,村居更加秀美、环境更加生态、管理更加有效的美丽乡村形象已逐步形成。 美丽“小庭院” 扮靓乡村大花园 “美丽庭院”作为美丽乡村的细胞,是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乡村既美在“颜”,又美在“心”?新市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家庭“小美”聚乡村“大美”,让“外在美”迈向“内在美”。 屋内干净整洁、绿植生机盎然,家具摆放井然有序,处处浸透着雅致韵味……这是蒲泉村六组魏红梅的家。尽管平时工作很忙,但她都会抽时间将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小院处处弥漫着温馨和美好的生活气息。“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家里环境也要好。”魏红梅说,她不仅要保持好家里的卫生,还要带动邻里乡亲一起积极参与“美丽庭院”的创建,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一方庭院,满屋幸福时光。来到下东林村村民林明玉的家,映入眼帘的小院里不仅整齐地摆放着盆栽,还栽种了不少花草树木,让人心旷神怡。移步来到室内,只见沙发、桌椅等家具摆放规整,厨房也收拾得井然有序,成为大家竞相学习的“活教材”,常常吸引广大村民前来参观、拍照。林明玉说,“美丽庭院”的创建让大家更注重生活品质,使得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和生活习惯在参与中潜移默化的改变,大家齐心协力装点家中庭院,扮靓幸福生活。 随着一处处放松身心、寄托乡愁的“小庭院”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的亮丽名片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潮流,新市镇的“美丽版图”不断扩张:有的布景假山池塘,将家打造成山水田园样式;有的将庭院里的“巴掌地”改建“微菜园”;有的取材于自然,巧手改造,利用枯木和篱笆,打造质朴的农家小院;有的卉木萋萋,花香满院,宛如世外桃源…… “通过汇聚家庭‘小美’营造乡村‘大美’,才能不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诠释向往的生活,秀出村镇的颜值。”陈黎明说,“美丽庭院”创建涉及千家万户,他们积极探索以“村民为主体,参与为核心,改造为抓手”的美丽庭院创建新路径,以“家风美、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文化美”的创建标准为引领,把深化美丽庭院创建与环境整治、寻找最美家庭、打造特色庭院等工作相融合,助力改变村民们的生活陋习,建立科学文明、绿色健康生活方式,让乡村更加宜居、村民相处更加融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