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广济镇:绘就村美业旺新画卷
作者:申梨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1-19    

深冬时节,寒意正浓。漫步于广济镇乡村大地,农家小院鳞次栉比,车辆川流不息,产业发展有声有色,村民热情有礼。

如今的广济镇,打通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正朝着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文旅融合方向转变,构成了一幅美丽乡村画卷,谱写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动实践,托起了广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做优特色产业 不断激发乡村经济新活力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促进村民致富增收的关键所在。

寒冬的清晨,田野里笼罩着一层薄雾。1月12日早上,在广济镇祈祥村蔬菜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苤蓝长势喜人,十余名村民采摘、打包,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地里的苤蓝、大白菜都丰收了,每天收回来就直接卖到凯达种植专业合作社,省事又方便。”村民黎刚华告诉记者,他家采取“土地轮种”的生产模式,夏季种植丝瓜、辣椒,到冬天换上短平快的作物,大大增加了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一年仅蔬菜种植就可以增加一万多元的收入。

走进华胜农业猕猴桃基地,五百亩猕猴桃映入眼帘,村民徐芹正在地里清除杂草、修剪枝叶。“加强冬季田间管理,来年果实才能长得好。”徐芹告诉记者,前几年,她从华胜农业承包了50亩猕猴桃地,负责日常管理,公司提供技术,并统一收购通过零售和网络平台销售,年收入达到6万多元。如今,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许多村民通过 “大园区+小业主”、反租倒包、带资入股等方式,纷纷加入到猕猴桃种植的行列中。

乡村振兴,产业挑大梁。近年来,广济镇以“产业”为支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重点培育猕猴桃、大蒜、露地蔬菜等优势产业;依托牧原集团将农牧的有机肥进行还田,走上粮猪种养循环道路;依托火烧埝社区,建设特色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实现本地农副产品市场化交易,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广济农副产品附加值,打响广济本土品牌。在一系列有力举措下,广济镇农业产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推动农旅融合 不断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

一到乡村旅游旺季,广济镇云盖村村民蔡发蓉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早上6点起床打扫庭院、购买食材,迎接中午到农家乐吃饭的游客。午后,整理客房、更换用品。到了傍晚,除了烹制晚餐外,还要为游客准备小吃……虽然忙碌,但蔡发蓉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每年从入夏到国庆节长假结束是广济镇云盖村的旅游旺季,一个月下来能收入好几万元,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蔡发蓉说,全村已有40家民宿,仅这一项收入一年就达600万元,云盖村早已成了远近闻名的避暑旅游胜地。

据云盖村党支部书记吕剑介绍,近年来,云盖村乘着全域旅游发展的东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领村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改造闲置房屋,发展民宿旅游。并积极引进资本,建设配套的游乐设施和浆果采摘园,打造集餐饮、住宿、观光、休闲农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民宿产业走上了规模化发展道路。云盖村还将建立村级专业合作社,创建“印象金花”品牌,发展生态农业、订单农业,真正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我怎么也没想到曾经偏僻的山村摇身一变成了旅游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游客越来越多,务农半辈子,还能在家门口吃上 ‘旅游饭’,简直太幸福了。”村民沈定凤笑着对记者说。

近年来,广济镇依托特有的自然山水资源和深厚的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出观光旅游以及康养民宿产业的新业态,带动乡村旅游多元发展,在乡村振兴中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新路。

乡村嬗变绘振兴新景。如今的广济镇,处处透着精气神,展示着新变化、新气象,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愿景在这里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