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欠薪】为农民工撑起维权保护伞
作者:罗天琪 责编:李莲     来源:绵竹市融媒体中心     日期:2022-01-13    

——绵竹市开展根治欠薪工作小记

“现在基本上都能按时拿到工资。工资有保障,工作起来也有动力。”农民工赖国军笑着对记者说。

2021年以来,绵竹市坚决扛起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的政治责任,为保障农民工群体的权益,狠抓制度落实,创新工作方法,根治欠薪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公益律师进工地 常态化根治欠薪问题

“农民工维权主要有哪些途径?”“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怎么办?”“哪些情况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2021年5月8日,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及公益律师来到绵竹部分在建工地,为建筑工人开展法治讲座,公益律师以案说法、释法明理,教育引导用人单位依法规范用工,并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了法律咨询等服务。

“通过开展公益律师进工地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民工的法治宣传,激发了农民工学法热情,增强了农民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市人社局劳动就业股股长汪辉告诉记者,为着力解决建设领域法律“洼地”、劳资纠纷“顽疾”等突出问题,我市推进公益律师服务在建项目、服务农民工群体,为农民工群体量身定制了“普法套餐”。

同时,市人社局联合司法部门、公益律师对全市机械制造业、在建建筑工程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主动开展劳动合同体检,提出公益律师审查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公益律师可为用人(工)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法律服务,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等法律援助服务,引导农民工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诉求,妥善化解矛盾。据统计,2021年,全市指派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6所,指派公益律师50人,服务农民工1.51万人。

强化宣传引导 增强法律意识

“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绵竹市农民工服务保障政策》电子书,随时都能学习里面的法律知识,十分方便。”近日,记者来到绵竹市多个在建工地,在工地公告栏处都能看到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宣传海报,通过手机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电子普法读物。

“我们之前印发了纸质书籍并发放到农民工群体中,但发现效果不是很理想,于是根据实际需求,以电子书的形式编撰了宣传普法读物,方便大家随时能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据汪辉介绍,电子书将生硬难懂的法律条文以农民工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案例进行解读。同时,创新扫码浏览,即刻实现“码上看”。

据介绍,为更好地保护农民工群体的权益,2021年绵竹市通过开展“《条例》宣传周”、疫情期间劳动维权等普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图画、口袋书等方式,方便农民工学法懂法。2021年,绵竹还编撰了《利剑行动宣传海报》《绵竹市劳动保障监察投诉指南》《绵竹市劳动保障监察引导分流投诉流程》等普法读物,累计发放300余份。

为强化警示教育,绵竹市组织全市在建项目施工总承包企业负责人或项目经理,参与旁听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公开庭审,让旁听人员接受庭审法治教育。市人社、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商讨解决行刑衔接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和“恶意讨薪”行为,及时移交涉嫌拒付劳动报酬罪案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确保不因工程纠纷、民事纠纷裹挟民工工资等事件发生。

加强预警机制 增强隐患排查力度

1月11日,记者在市人社局看到,该局工作人员正通过四川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实时监察全市在建工程项目情况。记者注意到,这个平台上可以了解到绵竹全市在建项目数量、在场工人数量、累计考勤次数、预警项目以及工资发放情况等。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实时监察全市在建工程项目的情况,以及工资发放情况等,针对农民工工资发放有问题的项目,我们会到项目现场进行核查处理,起到过程监管、源头治理的作用。”汪辉告诉记者,绵竹市利用农民工工资监控平台、天府信用通(银政端)、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信用共享平台(信用德阳)等,实现网络监管、远程监控、预警研判、案件查处。目前,绵竹市现有纳入德阳市农民工工资监管平台建设项目29个,住建实名制系统共享在场考勤农民工人数1.5万人。

据了解,绵竹市按照“属地管理”要求,充分发挥全市12个镇(街道)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优势,开展辖区内建设项目、重点企业欠薪线索拉网式排查工作,形成常态化预警监测机制。此外,绵竹市深入落实分级约谈机制,对存在历史欠薪或有欠薪线索的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约谈工作机制,对其他存在欠薪隐患项目实行集中约谈,开展好“灰名单”项目和企业的“点对点”跟踪督办,多举措开展根治欠薪工作。

(部分照片系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