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共战疫情!绵竹织密基层防疫网
作者: 刘菲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1-11-08    

11月7日,立冬,一场寒潮,气温骤降。剑南街道仿古街社区一栋居民楼6楼,社区工作者卢静与网格员一起敲开了一户居民的家门,“您好,我们是社区工作人员,家里有人去过成都以及省外没?”“出门要戴好口罩,到市场、超市一定要扫码、测温。”挨家挨户敲门排查,卢静气喘吁吁,声音也有些沙哑,哈口气暖一暖冻僵的双手,又开始仔细记录排查情况。

国内疫情点多面广,四川省内发现多起本土病例,再次拉响了疫情防控的“战斗警报”。村(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第一道防线”,在疫情防控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11月5日以来,绵竹市各村(社区)干群一起忙“战疫”,汇涓成海,形成了“外防输入”的强大合力。

闻“疫”而动 “满天星”照亮社区“战疫路”

富新镇新民路社区,风雨里,来来往往的行人裹紧了大衣,行色匆匆。大街小巷、超市店铺,扩音喇叭循环播放着防疫政策和措施。市场门口,一张长桌、几个宣传牌搭建起防疫“关卡”,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正刚与志愿者一起引导村民戴口罩、扫码、测温,有序进入市场。“老陈,你家小孩回来没?回来第一时间给我们打电话哈。”“赵姐,周围有省外和成都回来的人,给我们社区说一声哦,谢谢咯!” 作为社区“大管家”,刘正刚为社区操碎了心,在等待村民扫码时,他总是会和村民唠叨几句,叮嘱大家做好个人防护,一起守好“社区大门”。

“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守住‘防线’,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剑南街道仿古街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卢静作为社区防疫的“排雷兵”,每天她都会带着最简单的防护品,挨家挨户敲响居民的家门。7日凌晨2点,早已躺进温暖被窝,接到有社区居民报备,她又第一时间走进寂静的寒夜,上门排查、记录。她说,“情况掌握得越精确,越有助于阻断疫情传播。有时,也会遇到记不太清楚或不太愿意细说的群众,这时候就需要保持耐心,一遍又一遍地动员对方,鼓励大家积极配合。”

与刘正刚、卢静一样,当“战斗警报”拉响,我市广大村(社区)工作人员闻“疫”而动,走街串巷摸排人员动向,发动群众一起守好小区大门,叮嘱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在寒潮中,他们牺牲节假日,在风雨里用坚守打响了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众人拾柴 铸成防疫铜墙铁壁

“家里闲着不如走上街道,为防疫出一份力。”谭伟是剑南街道仿古街社区一名社区防疫志愿者。他腿部有残疾,行走起来多少有些不便,但他却无比坚持地主动申请接下了宣传引导的任务。开着扩音喇叭,在社区大街小巷一遍遍留下自己的足迹,让防疫政策和个人防护知识成为居民耳熟能详的“常识”。实在累了,他才在社区内的市场、疫苗接种点喝一口热水,暖一暖身体。即便在这种时候,他也不忘一直开着喇叭,提醒来往市民扫码、测温,有序入场。

仿古街社区多是开放式小区,做好疫情防控更需要“众人拾柴”,齐心协力。作为居民小组长,退休老党员邓兴隆也在第一时间加入到了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中,坚守小区大门,宣传防疫政策,配合做好人员排查……他用自己的一腔热忱扎紧小区的防疫“关卡”。他说,疫情防控是人民的战争,就如一场战役,每一个公民都要积极参与。作为一个老党员,又是一名居民小组长,更要起好带头作用,当好社区与居民的“桥梁”。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绵竹市各村(社区)上下同心,齐心协力织密了社区“防疫网”,一个个基层“单元”“细胞”以满满的活力和斗志一起守护着画境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