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丰收】绵竹:蔬菜喜丰收 村民采收忙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 李莲     来源:     日期:2021-11-02    

近段时间,我市各镇(街道)蔬菜种植基地迎来了丰收,村民们忙着采收、搬运、分装新鲜蔬菜,处处一片繁忙景象。

近年来,我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村民采取“土地轮种”生产模式,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既保障四季“菜篮子”的稳定供应,又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

蔬菜喜获丰收

深秋的早晨,田野里笼罩着一层薄雾。在玉泉镇玉江村蔬菜种植基地,绿油油的苤蓝惹人喜爱。种植大户冯青海手持镰刀,在田里收割起来。“我种植了15亩苤蓝,亩产可达5000斤。今年蔬菜行情还不错,如果价格一直稳定,预计能增收8万元。”冯青海告诉记者,他采取了“土地轮种”的生产模式,夏季种植丝瓜、辣椒,到冬天换上短、平、快的作物,大大增加了耕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了季季有收入。

记者在汉旺镇红旗村川红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看到,连片的豌豆尖郁郁葱葱,三五成群的村民俯下身子,忙着采摘。不远处的公路旁,停靠着一辆辆小型货车,准备将装好的蔬菜,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绵阳、成都等周边市场。

“今年受天气影响,蔬菜上市的时间稍晚。目前豌豆尖每斤收购价达到了8元,我们种植了100亩,预计能实现上百万元的产值。”该村党支部书记杨红东介绍,目前全村蔬菜面积达到1000余亩,辐射带动600余户村民发展种植业,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余万元”。

近年来,我市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模式,有效延长蔬菜供应和销售时间,实现了蔬菜四季生产、全年供应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5万余亩,蔬菜产业已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村民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11月1日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广济镇石河村7组村民魏大爷和老伴便背着背篓出了门。“最近田里的豌豆尖成熟了,我们要抓紧时间采摘。”魏大爷将家中的几亩田流转给了当地大户种植蔬菜,每年不仅能拿到上千元的租金,还能在田里务工挣到一笔工钱,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近年来,广济镇发展种植大户20余家,每到蔬菜收获的时候,村民在家门口就近务工,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带动了蔬菜种植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该镇有5000余户村民从事蔬菜种植。

“这是我刚刚摘下来的白菜薹,最近收购价好多钱一斤?”下午4点,在广济镇祈祥村凯达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前来售卖豌豆尖、菜薹的村民排起了长龙,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一边给村民称量,一边忙着将收来的蔬菜打包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最近我们每天收购的蔬菜有5000斤左右,主要销往北京、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该合作社副理事长冉鹏告诉记者,合作社和农户达成协议,农户提供土地和负责日常田间管理,合作社提供种植技术、生产资料和销售市场,即便市场行情低落,合作社也给种植户保证了最低收购价。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农户种植蔬菜的后顾之忧,还有效减少了中间环节,让菜农成为蔬菜产业链上最大的受益者,实现了合作社发展、农户增收、农民就近就业。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助农增产增收,市级相关部门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实地查看,适时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保障蔬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我市将继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打造特色蔬菜品牌,深入挖掘蔬菜产业中的致富生机,以“绿色”产业助力经济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