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上阵 地质灾害预警实现自动化
作者:谭明剑 文/图
来源:
日期:2012-07-09
“老陈,玄郎沟地质灾害监测点目前情况如何?”“一切正常,一有情况我马上汇报”。7月3日上午,在市国土局三楼地质灾害监测室内,监测员小张正在和位于玄郎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员进行远程对话,以便随时掌握具体情况。
在监测室记者看到,数台精密的电子仪器正在正常运行,在宽大的电子屏幕上,清晰的显示着位于我市山区和沿山区镇乡几处地质灾害隐患监测点的现状。 监测员告诉记者,这套监测系统全名叫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于今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系统和省、市监测系统相结合,共对我市17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自动化远程监测预警,极大的提升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在今年全省“5·12”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中,该套系统就曾“初露锋芒”。记者了解到,5月11日清平地质灾害应急避让演练当天,已经投入试运行的清平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在演练中被派上用场。在清平乡的文家沟和走马岭沟,该监测预警系统采用了自动遥测雨量站、远程视频、雷达泥位计、泥石流次声波仪、地下水渗透压力传感器、无人遥测飞机等先进设备与仪器,实现了野外监测信息的实时实况采集,并通过卫星等现代通讯手段完成采集数据及图像的远程传输,与“会商系统”相配合,为指挥部提供了解分析情况的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使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赢得了抢险时间。 “在清平乡设立监测点之后,我们又陆续在其他山区和沿山镇乡设置了监测点,经过完善之后,该套系统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相结合,实现专业监测和简易监测互补,全力提高我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使我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更为科学有效。”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悉,在对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该系统选择了12处直接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监测对象。同时整合省、市地质灾害监测资源,实现了与清平片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德阳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信号共享。目前,我市能监测文家沟、玄郎沟、楠木沟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7处,监测范围覆盖了清平、天池、汉旺、拱星、遵道、金花等山区和沿山区镇乡。 记者了解到,该套监测系统采用遥测雨量站、远程实时视频、雷达泥位计、泥石流次声波仪、地表位移、孔隙水压力、地下水渗透压力传感器等先进仪器设备完成对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的实时采集;监测信息将通过光纤、GPRS信号、卫星等现代通讯手段完成数据及图像的远程传输。在预警系统按预警判据自动分析研判而触发设定预警级别后,值班人员将通报、上报预警信息和响应级别至相关负责人。 在汛期,这套监测预警系统将结合现有的群测群防体系加大监测力度,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24小时值守。远程会商系统也会及时与异地的主管部门和专业地勘单位实现无缝对接,实时沟通会商,以便及时采取避让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