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让服务有力度更有温度
作者:申梨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1-10-19    

——我市“妇女微家”建设工作小记

“她”是温馨港湾,暖心又亲近;“她”是夜空辰星,微小却绽放光彩;“她”是妇女群众身边的又一个“娘家”——“妇女微家”。

近年来,在省、市妇联的指导下,绵竹市妇联因地制宜,以“妇女微家”为触角,践行“小微大爱”理念,将妇联活动和服务进一步落实到妇女群体中,真正把这个妇女身边的“家”,建成服务妇女的主阵地、妇女成才的培育地、妇女维权的新平台、联系妇女的连心桥。

因地制宜 “妇女微家”实现市镇村全覆盖

农闲时,清平镇盐井村谢芬昌的家就像个会客厅。屋里屋外,总有村里的姐妹们来串门。

“谢姐在家吗?”“来了来了……”一声呼唤过后,一张乐呵呵的笑脸伴随热情的回应而来。姐妹们聚在一起,讨教民宿发展、唠唠家常、学习党史知识。

清平镇的矿山全部关停后,借助旅游经济的东风,谢芬昌自主创业,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了特色民宿。几年来,在她的带领下,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发展起民宿产业,不仅带动了周围群众实现就业,还带着大家将清平特色农产品销往各地实现了增收。

今年,市妇联在谢芬昌家里建起了“芬芳微家”,致力于和谐邻里关系、调解家庭矛盾纠纷。半年来,“芬芳微家”不断凝聚人气、人心,成了村里妇女姐妹们茶余饭后的好去处,也成了村民们的“贴心娘家”。

“我们聚到一起排练舞蹈、山歌,分享经营家庭心得,生活充实了,心情舒畅了,家庭也和睦了!”说起“芬芳微家”,村民李秀珍竖起了大拇指,大家共聚一堂,分享身边的好家风好家训,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大家从小家做起,共建和谐大家庭。

“为实现联系、服务妇女‘零距离’‘无缝隙’,我们号召大家在各村(社区)原有‘妇女之家’之外,不拘一格灵活机动组建‘妇女微家’。”市妇联主席刘英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各镇(街道)按照“一个微阵地、一块微标识、一套微机制、系列微活动”的要求,以“因地制宜、共建共享、活动便利”为原则,已建“妇女微家”20余个,评定出4个市级示范“妇女微家”,实现了市、镇、村全覆盖。

全新探索 “妇女微家”服务妇女零距离

“妇女微家”是微型“妇女之家”,是妇女群众最细微、最活跃的活动服务平台。

“清洗宝宝的头部,要先把宝宝的头部打湿……”日前,在玉泉镇圣母泉社区的 “妇女微家”里,专业老师讲授了包裹婴幼儿的知识,现场50多名学员仔细看认真记,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我们会定期邀请专家进‘微家’开展乡村振兴、家庭教育、法律知识、技能提升等培训,为下岗职工、留守妇女提供一个创业就业的平台。”该社区妇联主席肖琴告诉记者,为了把妇联服务落实到“最小单元”,“微家”里有很多优秀的志愿者,常态化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压力缓解等服务。

“妇女微家”作为“妇女之家”的补充,是市妇联推进“妇女之家”向新组织新领域新群体延伸,服务妇女零距离的一种全新尝试。

2018年3月紫岩街道成立了“月亮微家”后,社区妇联就把爱好文艺的女性组织起来,采取“微家+微信”的模式,线上线下建立了多个文娱活动群,并为每项活动制定详细的课程规划。如今,“月亮微家”已成为了凝聚“她”力量的优质平台。

特色打造 “妇女微家”成为妇女温暖之家

每到周末,孝德镇年俗村内的“年画微家”都十分热闹,20余名妇女围在桌前,按照步骤,固定纸张、炭笔描图、剪刀剪裁……一点点地将手中的红纸变成各种精美的造型。大家互相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愉快的心情溢于言表。

封书会是一名来自乡村学校的老师,也是“年画微家”的特聘授课老师。为了丰富“微课堂”,封书会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免费为年俗村妇女量身定制课程,唤起村民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激发大家参与“四好”新村建设的热情与信心。如今,“年画微家”内一幅幅特色鲜明的年画剪纸,生动有趣地展示了“四自”“四好”精神。

在孝德镇年俗村,有一家叫“觅语”的甜品店,她还有一个身份——“觅语微家”。走进店里,女店主正在传授甜点制作小窍门,几位妈妈聚在一起筹划一场公益创业指导课。

“这里常举办各类读书、烘焙、品茶分享会,每逢佳节,不少女性朋友聚在一起做月饼、糕点,乐趣无穷。”正在学习制作糕点的张玲笑着说道。“觅语微家”主人何敏时常会根据大家的需求开展定制化授课,免费为大家提供丰富、精准、优质的服务,“微家”早已成为最接地气的温暖之家。

小小“微阵地”,蕴藏大能量。如今,“妇女微家”作为“妇女之家”的辐射和补充,助力绵竹妇女工作阵地向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延伸,市妇联将继续探索创新活动模式,让“微家”发挥更大的“微”力,真正实现联系妇女群众“零距离”,服务妇女群众“无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