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陈明军:返乡种药材 共圆致富梦
作者:周韵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1-10-12
10月8日中午,阳光拨开山间云雾。趁着晴好天气,陈明军带上农用工具,赶往山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忙着除草修枝。“今年中药材市场行情不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望着漫山遍野的黄连和虫蝼,陈明军笑得合不拢嘴。在他眼里,这些药材已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宝贝”。 返乡发展种植业 陈明军是九龙镇清泉村人,以前一直在外务工。虽收入不错,但年轻的他一直都想自己闯一番事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16年底,随着家乡旅游发展火热,特色农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售罄,瞄准致富契机的他毅然辞职回到绵竹发展种植业。 初见陈明军时,他肤色黝黑,十分腼腆,但聊起竹笋和药材种植,他犹如打开话匣子。“当时村上种植的竹笋仅有春笋,竹笋产业根本发展不起来。”2017年初,经过市场调查后,陈明军流转了10余亩土地,引进了百日早、龙竹笋等竹笋品种,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然而,因种植技术不到位、地理位置海拔不够高,龙竹笋栽种不到1个月,便出现大面积死亡,经济损失超过5万元。“当时很灰心,但我不愿轻易放弃。”不服输的陈明军重整思绪,将基地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则跑遍了全国有名的竹笋集中种植区域考察学习。“取经”回来的他更换了适宜绵竹栽种的竹笋品种,并采取精细化管理,渐渐摸索出一套种植门道。而凭着这一股钻劲、韧劲,陈明军种植的竹笋不仅迎来了大丰收,并且拥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源。 面对困难不退缩 “在外考察时,我发现中药材市场行情非常不错,九龙山上的土壤和气候,也很适宜栽种中药材。”虽然种植事业蒸蒸日上,但有上进心的陈明军并不满足现状。2017年底,他又流转了10余亩土地,栽种黄连和虫楼。 “起初,我以为种植竹笋和药材差不多,没想到病虫防治不到位,导致黄连又出现大面积死亡。”吸取教训后,陈明军经常在网上学习,还邀请技术人员到田间指导,逐渐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技巧。 创业路上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8月,绵竹连降暴雨,导致上山的道路被冲毁。“黄连生长三年才能收成,当时正是施肥、除草的关键时期,所以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也要克服。”早上7点不到,陈明军便带着工具,步行上山。他说,最难忘的便是其他村民都回家休息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山上继续忙着,累的时候就坐在地上,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自去年开始,陈明军种植的黄连和虫楼开始陆续收获,加上竹笋卖的钱,年收入超过了15万元,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 带动乡亲共致富 10月10日, 记者走进陈明军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见一片片黄连和虫蝼成梯状分布在山间,他带领着五六名村民正忙着翻新耕地,挖窝放置新一批黄连种子。“今年黄连和虫楼的产量预计翻倍,收入会更高。”虽然忙碌,但陈明军乐在其中。 自家富了,陈明军也不忘带领乡邻致富。2018年底,他成立了家庭农场,并采取“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为愿意从事黄连和虫楼种植的村民提供种植技术,同时积极开拓市场,帮助村民解决销路“后顾之忧”。 村民李大爷今年68岁,过去就靠着几亩田勉强维持生计。自去年在家庭农场务工后,他不仅有了稳定收入,还学习到了不少种植药材技术。“明年我也准备种植几亩黄连和虫楼,反正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又不用担风险,大胆干就行。” “前几年,我一直还持观望态度,没想到中药材种植前景这么好。”家住清泉村的张述云向陈明军学习了种植技术后,也加入了黄连种植大军。他说,以后还要强化田间管理,争取把产量提上去,等到上市的时候就搭陈明军的销售“顺风车”,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起来。如今,在陈明军的示范带动下,清泉村已有80余户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 站在山间,放眼望去,接连成片的黄连随风摇曳、生机勃勃,像极了村民越过越红火的日子。“我还要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谈到未来,陈明军信心十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