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交通】以路为弦谱华章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 李莲
来源:
日期:2021-08-04
——绵竹市建设“四好农村路”成效显著 路通则兴,路畅则富。近年来,绵竹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补短板、促发展、助增收、提服务”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如今,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到“畅”,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群众出行品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惠民为本 群众出行更便捷 夏日傍晚,走进汉旺镇白果村,整修一新的武马路蜿蜒而上,三五成群的村民漫步路间,怡然自得。村民刘显蓉笑着说,自该条公路改造完成后,让当地群众终于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历史。
在“四好农村路”建设热潮下,桑绵路沿线村民曹兴全高兴地说,改造后的桑绵路平坦宽阔,交通标识清晰,行车秩序井然,村里以此为契机,“靓化”了村容村貌,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延伸。
加强管护 交通环境实现“畅洁绿美” 8月2日上午10点,九龙镇棚花村党支部副书记万兴萍来到遵棚路,开始了巡查工作。作为村级“路长”,除了检查路面是否干净整洁外,她还要及时清理路障、疏导交通,确保道路安全畅通。“告别行路难,不仅要打通农村路,更要管护好、运营好,实现‘一时通’到‘长久通’。”万兴萍说,为进一步提升村民护路意识,村上还不定时组织“爱路护路”宣传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来到玫瑰大道,一块蓝色道路公示牌引人注目,上面不仅有各级“路长”姓名,还有养护里程和监督电话等详细信息。小小公示牌,不仅提高了群众对道路管护的知晓度,更让大家当起了义务监督员。 “我市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由市长担任市级‘总路长’,公路管养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优良化运行。”市交通运输局公路管理所副所长邓顺成介绍,目前绵竹市共有1900余公里的农村公路,按照“人员就近、成本就低、时间就便”原则,每条路都配备了养路员和护路员,全市农村公路形成了“政府牵总、交通指导、镇(街道)为主、部门配合、群众参与”五位一体常态长效工作机制,列养率达到100%。 为了进一步加强道路管护,绵竹市还积极开展路域环境提升、路宅分家、路田分家等专项整治活动,公路养护推行市场化,养护作业实行机械化,切实做到路修到哪里,管护就跟进到哪里。通过交通硬件设施的提升和路域环境整治,绵竹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和“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发展“交通+”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富。随着“四好农村路”的加快建设,绵竹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实行“交通+”发展新理念,以路串联产业基地、美丽乡村、旅游景点,倾力建设“产业致富路”“生态旅游路”“幸福小康路”,为全市群众开辟增收新渠道。 随着全域路网建设,清平镇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为切入点,以优美的山水自然环境为基底,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矿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颜值变产值”的华丽转身。如今,该镇积极布局全域旅游,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动员群众参与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态,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走进位于棚花村的金菩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片的葡萄架上,圆润的果子挂满枝头,主人王德金穿梭其中,忙着修剪枯枝。“炎炎夏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在王德金看来,沿山旅游的火热发展,得益于四通八达的路网建设。 如今的绵竹,人富村美、产业兴旺,全市人民正迎着灿烂阳光,在康庄大道上幸福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