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开绝壁 险峰筑坦途
作者:周韵 牟文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1-06-15
——绵茂公路东河二号隧道顺利贯通纪实
6月11日上午10点,在清平大山深处的绵茂公路东河二号隧道里,机器轰鸣,30余名身穿反光背心的工人正在紧张作业。随着洞口交接处的最后一壁山土穿通,阳光照亮了洞口,山风贯穿而入。“通了!通了!”胜利会师的工友们欢呼雀跃,庆祝东河二号隧道顺利贯通。
攻坚克难 啃下最难“硬骨头” 东河二号隧道全长1390米,最大埋深216米。由于隧道位于大山深处,施工场地受限,便道极为陡峭,各类材料运输特别危险,工程刚开工就遇到了各种“拦路虎”。两年半时间里,四川路桥的建设者们冒酷暑、顶严寒,全力克服施工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一条隧道终于将从大山腹地贯穿而出。 东河二号隧道顺利贯通后,工人屈先全来不及清理身上的泥土,便立即拨通了家人的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分享出去。“隧道开工建设以来,突水突泥情况频繁发生,雨衣、雨靴、安全帽成了大家的日常装束,辛苦程度难以想象,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煎熬,更是一种挑战。”屈先全说,虽然条件艰苦,但为了早日实现隧道贯通,工友们鼓起勇气,硬着头皮克服困难坚持施工。 清平镇青山环绕,景色宜人。但这里也是“路难行”“路难修”的代表区域。东河二号隧道地处龙门山深度切割的高中山区,河谷深切呈“V”型谷,隧道出口便道跨河依山而建,每年汛期,山里洪水成峰,便道时常冲毁,造成全年有效施工时间一再缩短。 隧道主体穿越龙门山地震断裂带,整体围岩自稳性和完整性较差。复杂的地质条件给施工造成了极大困难,即便在“白+黑”的工作模式下,日进尺也仅有3米左右。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激烈较量。为攻克隧道掘进难题,施工人员按照“短进尺、强支护、勤测量、早封闭”的原则,加强工序衔接,合理配置施工资源,采取“长隧短打”方案,增加工作面,为后续开挖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
抢抓工期 隧道顺利实现贯通 在隧道挖掘面出现突泥,是施工人员最担心的情况。他们时常与突如其来的水泥浆作战,日进尺仅有0.5米左右。工期紧、任务重,成为摆在工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面对困境,建设者开启了东河二号隧道施工工法的艰辛探索之路。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四川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项目部副总经理张浩说,为了抢抓工期,项目部决定采取“双洞掘进”增加作业面。但由于隧道进口处于山体中间,距离河床25米,要想施工作业,绝非易事。为此,工人们搭建了一条260米长的便道,便于人员和物资运输。 在施工过程中,为克服重重困难,施工方与设计、业主、监理方不断沟通交流,通过优化设计、过程变更、改变开挖方式、补墙进行支护、扩大排水系统等措施,以疏堵结合的方式逐步推进东河二号隧道的施工进尺。 “东河二号隧道贯通后,为我们后续实现汛期高位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汛期项目的施工可不再通过处于峡谷内的施工主便道,将实现汛期不停工。”张浩说,该条隧道的贯通,标志着绵茂公路除蓝家岩隧道外的所有隧道实现贯通,为绵茂公路全线实现年内贯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