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九龙镇清泉村:竹笋产业“串”起村民致富梦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1-05-07
茂林修竹,青翠摇曳。走进九龙镇清泉村,万亩竹海郁郁葱葱。竹林里,一根根鲜嫩的春笋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村民穿梭林间熟练采摘,搬运下山摆摊销售,处处可见繁忙的景象。 山有竹则山青,民有竹则民富。近年来,清泉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合作社+农户”,大力发展竹笋产业,让昔日的荒坡地长出了“绿色经济”。如今,一棵棵小竹笋成了当地村民最重要的致富产业。
壮大竹笋产业 村民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5月1日早上6点,天刚蒙蒙亮,清泉村9组村民王开兰便带着工具,上山采摘春笋。抬眼望去,小小的竹笋接连成片,她忙着掘笋、起笋,不一会儿,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竹笋装满了背篓。 早些年,王开兰夫妻俩便开始栽种竹笋,随着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游玩。她瞄准了致富契机,扩大了竹笋种植规模,并在房前屋后栽种了果树和蔬菜,通过零售,每年增收1万余元,日子越过越富足。 在悦音广场两旁,摆摊售卖春笋的村民一字排开。村民郑洪兰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剥下春笋的“外衣”,露出里面鲜嫩的笋子,再整齐地放置在干净的竹篮里,等待客人挑选。“原来摊贩收笋也就1、2元一斤,现在每斤鲜笋的价格能卖出5元。”今年是郑洪兰种植竹笋的第5个年头,从最初的荒山到现在的满山绿林,凝聚了她太多心血。除了种植竹笋,她还在林下种植了果树,收入十分可观。 “过去因为交通不便、产业滞后,村民守着大片好山林却生不出钱。”清泉村党支部副书记钟定会介绍,为充分发挥好资源优势,清泉村始终坚守绿色健康和产业循环的发展理念,通过宣传引导和技术培训等方式,鼓励引导村民种植山药、竹笋以及中草药,并邀请镇、村农业“土专家”,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截至目前,该村建成竹笋种植基地上万亩,黄连3000余亩,果树1000余亩、山药600余亩,农业产业成了当地群众一条重要的致富门路。
延伸产业链 美丽乡村释放“美丽经济” 初夏的清泉村,群山环绕、碧波荡漾,三五游人穿梭其中,体验着自然悠闲的乡村生活。依托竹笋产业带来的效益,清泉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乡村面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如今,美丽乡村释放出“美丽财富”。 穿过花海,步入清泉农庄,古色古香的木制走廊里,三五成群游客正品茗聊天。来到竹笋加工坊,工人们熟练地煮笋、剥笋、分切、清洗、包装。“我们的笋干天然无公害,深受游客的喜爱。”2019年,老板廖俊宏引进技术和设备,将竹笋进行深加工后销售,不仅保障了村里竹笋收购价格,拓宽了销售渠道,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助力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树下的茶座、清爽的房间,“高龙门”民宿与青瓦白墙的村落相互映衬,令人着迷。“家家户户都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民宿业主王顺燕一句话道出了旅游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的生活改变。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鼓励带动下,清泉村村民纷纷瞄准农旅融合带来的致富契机,80余家大大小小的农家乐、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在公路两旁落地生根,吸引了无数游人纷至沓来。九龙镇紧抓机遇,依托乡村独特农业资源和文化特色,举办丰富多样的乡村文旅节活动,以节促游、以节富民。 田园变成花园、村庄变成景区,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如今的清泉村,一路走来皆风景,处处透着美丽乡村新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