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镇: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 共谱文旅融合新乐章
作者:周韵 尹翔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1-03-25
本刊消息 阳春三月,沿着广济镇宽阔整洁的村道一路前行,绿满田畴,随处可见村民们播种、除草、收获蒜薹的繁忙场景。近年来,做“精”产业文章,推动“民宿游”发展,加快宜居乡村建设,一幅村美民富、产业旺盛的乡村振兴图景已然绘就。 壮大产业 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记者在广济镇石河村看到,绿油油的蒜地一眼望不到头,村民们正在田间来回穿梭,忙着收割。杨大军麻利地将一根根蒜薹用小刀剔下,然后打成捆,等着商贩前来收购。“种植了4亩蒜薹,行情好的话,能卖2万多元。”杨大军笑着说。
临近中午,在新和村何天华的家门口,陆续还有村民用三轮车驮着蒜薹前来询问收购事宜。作为本地蔬菜经销商,何天华每天要在村里收购上万斤蒜薹,然后销往全国各地。“种植蒜薹已经成为当地农户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他告诉记者,因为广济蒜薹的品种有正月早、温二早、灰叶子三个早中晚熟品种,且分不同时间段进行采收,所以在品质上更有保障,深受市场欢迎。 走进位于火烧埝社区的佳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百亩猕猴桃映入眼帘。十余名村民正在种植基地里清除杂草、修剪猕猴桃枝叶。“我们把土地流转出去,又在基地里务工,每年都能增收上万元。”村民肖远凤说,近年来,村上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产业,她积累了不少种植技术。为此,她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猕猴桃,通过零售和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年收入达几十万元,不仅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广济镇以“产业”为支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截至目前,该镇已种植蒜薹8000余亩,玫瑰400余亩,猕猴桃1200余亩,蔬菜3500余亩,药材200余亩,培养了一大批 “土专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文旅融合 乡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在广济镇云盖村,三五成群的游人漫步其间,怡然自得。民宿业主陈显真一家正招呼着远道而来的游客。陈大姐的老公过去是名矿工,矿山关闭后,夫妻俩在村两委干部的鼓励下决定发展民宿,因其服务热情,生意一直不错。一年前,陈大姐又投入了五六万元对庭院进行改造,以“瓦片”为主题的装扮令游人眼前一亮,流连忘返。 山还是那座山,变化的是思路。近年来,云盖村在推进康养旅游的同时,还积极建立村级专业合作社,创建“印象金花”品牌,发展生态农业、订单农业,真正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青山绿水间,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三江村昔日老旧的砖瓦房已成为康养胜地。文化娱乐广场、登山道、步行道……一系列旅游新产品让这个村独具休闲体验、度假康养特色。 近年来,广济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抓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围绕创建“民宿特色村”目标,动员村民改造闲置房屋,大力发展避暑观光旅游以及康养民宿产业,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截至目前,该镇共发展大小民宿、农家乐70余家,可长期接待上千人居住,民宿成为该镇最重要的富民工程。接下来,该镇还将利用沿山旅游培育更多的新业态、新业主,带动乡村旅游多元发展,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找到更多门路。 愈加清晰,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广袤大地铺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