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焚烧秸秆何时了
作者:本刊记者 谭明剑 文/图
来源:
日期:2012-05-22
连日来,天气又开始变得烟雾蒙蒙,在我市公路边或田间地头,滚滚的浓烟让过往行人无不捂鼻遮脸。每到傍晚,我市城区上空都弥漫着一层烟雾,能见度极低。
秸秆禁烧,每年都有相关部门下禁烧令,每年都有群众抱怨,每年都有媒体呼呈。然而该烧的还是在烧,该污染的还是在污染,该受罪的还是在受罪。 今年,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行秸秆禁烧,重点在我市城区二环路周围5公里范围以内,成青公路、德阿公路、成绵复线等重要道路两侧500米范围以内,文物保护区、油库、粮库、林地和重要通信、电力设施等周围1公里的范围以内,禁止焚烧秸秆。 然而,通过记者走访了解,禁烧令颁布以来,宣传更是进入千家万户,市级相关部门、各镇乡都在加班加点严查,但是,收到的效果确实微乎甚微。焚烧秸秆何时才能休? ■现场:浓烟滚滚,火光映红半边天 5月18日下午6点半,记者在我市二环路东北镇联合村段看到,在离二环路不到100米的一个田间,近十个火堆正在熊熊燃烧,天空中升腾起股股浓烟,老远就能闻到刺鼻呛喉的烟味。记者走近路边的一些火堆查看发现,所燃烧的东西以麦秆为主,夹杂着其他杂草。而在附近的田地里,很多秸秆四处摆放在田地中,等待焚烧。在从南广场到二环路富新路口这段距离,记者共发现近10处大小不一、正在燃烧秸秆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二环路上烟雾缭绕,能见度降低,过往车辆也不得不降低车速。 晚上8点,记者来到成绵高速复线孝德入口处。还未靠近收费站,记者就看到高速路口的上空已经被火光映得通红。在离收费处不到100米的两块田地里,十多堆麦秆燃得正欢,几米高的火苗直冲上天,照亮了天空,连收费处的灯光也被它压住。从收费站出入的车辆不得不打开远近灯光,通过这片烟雾区域。记者还注意到,这两块燃烧麦秆的田并没有人在场看护。 5月20日,记者驱车前往广济。沿途发现,焚烧秸秆的现象同样严重,车子行驶在路上,能见度十分低。在沿山路上,青山绿水的优美风光此时此刻也失去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拨不开的浓浓烟雾。 ■市民:狼烟袭击,新鲜空气成奢望 “从下午起到处都是熏眼的烟雾,才晚上八点钟,大街上都没什么人了,室内也熏得人难以喘息。”家住金陵雅居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近日,我市城区周边秸秆焚烧导致市内烟雾缭绕,呼吸一口新鲜空气成为市民奢望。 “每年到这个时候这里就会烟雾弥漫,能见度低,这些烟雾把眼泪呛得直流,开车尤其要小心。”在南广场新汽车站,出租车司机唐师傅说到。 家住梁丰苑的市民罗女士对这些烟雾十分反感:“烟雾太浓了,熏得眼睛都睁不开。”她告诉记者,“每天傍晚烟雾就开始往城里飘,把窗户关完都关不住这些味道,坐在家里都把我们呛得直流眼泪。”罗女士家靠近二环路,每年的这个时候,浓浓烟雾直往家里钻,她不得不用电风扇一直吹。“这样太污染环境了,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力度打击露天焚烧秸秆的。” “烟雾封城”让市民们苦不堪言,但个别市民也给出了不一样的见解。“秸秆烧不烧,关键在于秸秆用不用。这几天是双抢期,农民不赶着把麦秆烧干净,就会耽误播种秧苗的时间。”市民付先生告诉记者,要想让农民不烧秸秆,就得让秸秆“变废为宝”。 ■相关部门:没有强制手段,“禁烧令”也禁不了 5月8日,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发出通告,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市行政区域的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凡违反本通告,情节严重的,由环保部门依法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同时,各镇乡按照属地管理、属地负责原则,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为秸秆禁烧工作责任主体,对辖区内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承担主要责任。 近年来,我市针对农民焚烧秸秆,出台了很多措施和办法。派人上门挨家挨户宣传,制定对基层的考核奖惩规定,派专门人员日夜在田头巡视,更有的提出了对焚烧者给予罚款的处罚,甚至工作人员随时下田扑火也屡见不怪。 5月18日晚7点半,记者跟随市环保局监察大队第一巡视小组,前往二环路和成绵高速复线周围进行巡视。 在孝德镇茶店子村德绵公路旁,巡视小组发现了一处露天焚烧秸秆的麦田。随即,小组成员马上下车进行制止。在麦田旁,巡视人员对在现场的一名村民进行询问,“这块田是你的吗?”但该村民的回答让工作人员倍感无奈,“不是我的,我在这儿耍,我不晓得啥子。”巡视人员再三询问,该村民干脆走到一边,不再搭理巡视人员。 而现场的另一名村民在看到巡视人员之后,马上走得无影无踪。见此情况,巡视人员不得不下到田中,捡起树枝将火扑灭。 “我们也没办法,村民不理你就不理你,我们不可能强行让村民去灭火,更不可能抓人。”监察大队队长陈琛告诉记者,目前国家针对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遇到这种情况,小火堆巡视人员自行灭火,大火堆就通知镇乡一起来帮助灭火,火灭了之后也只能告诫村民不要再度燃烧。 每年的禁烧,不仅让市级部门头疼,镇乡也焦头烂额。记者在孝德镇了解到,为了加强宣传教育,该镇每天都要出动宣传车进入村组,放起高音喇叭进行宣传;同时,还将“禁烧令”传达到每个村民小组,要求村民小组长将禁烧秸秆宣传到每家每户。宣传工作做得扎实到位,但村民们却置若罔闻。 “村民们都晓得禁烧,但真正要他们不烧却不现实。”孝德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个别村民宁愿交罚款,也要把麦秆烧了。只有从源头上来控制,焚烧秸秆的现象才能有所改观。”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真正的将秸秆综合利用普及在农村里,露天焚烧秸秆的现状必将得到改善。 ■村民:晓得秸秆禁烧,但是有苦衷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村民告诉记者,从麦收到大面积栽秧,一般在半个月左右。即使机械化解决了秸秆还田的问题,但到栽秧季节,浮在水面的秸秆就会随风飘移,盖死秧苗。而且还田的麦秆还会绞住耕地的机器,一些耕地的师傅们看到满田的麦秆都不愿意来打田。 现在农村生活条件改善了,农村不是用的液化气或电,就是用的天然气,做饭都不用秸秆了;青壮年大部分有工可做,守家的大多为老人、小孩。用机器收割,或有一半麦秆长在地里,或满地都是麦秆。如果要收集起来,一亩地的成本远远大于打工,谁还愿意回来?老年人不能干,年青人不愿干,焚烧就是必然的了。 以前秸秆还有纸厂来回收,而现在纸厂不来收,麦秆卖不出去,为了赶农时、图方便,干脆一把火烧了算了。 其实,村民有村民的算计。如果不能给秸秆找到合适的出路,任由村民自行处理这些秸秆,大概只能出现屡禁屡烧的局面。 ■记者观点:将功夫用在秸秆综合利用上 露天焚烧秸秆屡禁不止,根本的原因还是秸秆的“好处”没有得到充分的推广利用。采取严管重罚、严防死守的收效是微乎其微。这就希望有关部门多在秸杆的综合利用、处理技术研发上下功夫。比如,提高机械农艺技术,将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将秸秆通过沼气池将其能源转化,以及在饲料、食用菌开发等方面综合利用;对秸秆进行回收,送到造纸厂、木炭厂等等,真正让秸秆“变废为宝”。秸秆烧不烧,取决于秸秆用不用。如何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不是农民自身可以解决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要承担起首要责任,既尽心又尽力,通过加大投入、创新机制、项目带动、技术支撑等多措并举,相信一定能对秸秆焚烧标本兼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