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给力” “双抢”提速增效
作者:本刊记者 谭明剑/文 寇元林/图     来源:     日期:2012-05-21    

  又是一年抢收抢种的农忙时节。5月13日,穿行在我市各镇乡的乡间道路上,两旁田野里,随处可见长势喜人的小麦、油菜等小春作物。田间,勤劳的人们与收割机忙成一片,农家院坝里晒满了刚收下的麦子,一派丰收的景象。
  “今年全市农业生产实现了开门红,小春生产获丰收,大春播种进展迅速,为全年农业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地震之后,我市小春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但通过大力推广高产创建,小春农作物单产量增高。今年全市水稻计划栽种面积34万余亩,目前已插秧近4万亩。”市农业局农技站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预计全市‘双抢’在本月底结束。”
  5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土门镇新乐村2组,看到田间地头到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在靠近土门镇农业高产创建示范区的一块油菜田里,村民曾启波和家人一大早就来到了田里,“好天气等不得,趁没下雨,要赶快把这两亩田的菜籽收回家去。”话没说完,老曾便拿着镰刀继续开始忙活。
  两个小时过去了,地里成捆的油菜穗已经整齐地排了三个长列。“我家2亩油菜、3亩小麦总共能收近两千斤,增产增收是板上钉钉的事。”在估算小春收成时,曾启波笑盈盈地扯下一根油菜穗向记者展示半年来的劳动成果。“镇上农技站的工作人员经常下田给我们上科技课,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指导我们怎么提高作物产量。”
   自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以来,土门镇抓住契机大力推广。在新乐村,高产创建示范区从最初的50亩已扩展到500余亩,该村的农作物产量也逐年提升。去年,该村村民叶贤贵的水稻亩产达到791公斤,创下了我市水稻亩产新高。
   如今正值“双抢”农忙时节,在新市镇,记者看到,许多农民群众不像往年那样躬身在田间辛苦劳作,而是悠闲地站在田埂边上,观看收割机在金色麦田里“轰轰轰”地驰骋。
   农机手李树明告诉记者,因为有国家30%的农机补贴,他去年只花了2万余元就买到了一台收割机。通过出租,买收割机的钱早在去年就已经回了本。今年,收完自己家的几亩地后,他和他的收割机又打起了“短工”。
   “机收油菜不砍不打很高效,小麦机收省时省力更省心。”市农业局农机站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靠机械化搞“双抢”,不仅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有利于抢抓农时收种管,还有效促进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综合利用。“目前,我市投入大小收割机具979台,大、小麦机收达到95%以上。”
   今年,市农业部门把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与“双抢”生产结合起来,使我市双抢工作呈现良好势态。据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及时组织抢收和抢种,认真开展机收小麦、油菜和机插秧培训工作,推广了机收、机插、水稻强化栽培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有力地提高了“双抢”的技术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同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重点是高产创建示范片,手把手、面对面指导群众开展“双抢”,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特点,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病害监测防治工作。
   截至5月13日,我市应收油菜86015亩,已收57599亩,应收小麦228380亩,已收2730亩,大麦49950亩全部收完。播栽方面,玉米播栽达到58.7%,水稻播栽达到17.4%,花生已点3262亩,占计划面积的66.6%。从今年的总体情况来看,小春粮食整体继续增产,其中,预测今年小麦亩产325公斤,比去年增加5公斤,油菜预测为150.5公斤,较去年增加1.5公斤,预测大麦亩产330公斤,较去年增加3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