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剑泥石流应急治理主体工程完工
作者:记者 张红 文/图     来源:     日期:2012-05-18    
小岗剑泥石流应急治理主体工程完工
汉清路“逢雨必断”状况得到基本解决

  本刊消息   “小岗剑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按照20年一遇的标准设计施工,除了多层次的拦截疏导以外,即将竣工的停淤场还能满足4万立方米的泥石流堆放。”5月16日上午,在小岗剑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现场,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谋勇告诉记者,小岗剑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建设主体工程完工后,汉清路“逢雨必断”的状况将得到基本解决。
  经历了“5·12”特大地震及“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我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清平地质灾害治理和生命通道建设,治山治水和修路成为四年来完成清平重建的重点工作。在恢复重建的过程中,通往清平乡的生命通道汉清公路经历了无数次的中断与抢通,小岗剑泥石流的治理成为了确保汉清路畅通的“瓶颈”。据了解,小岗剑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位于我市西北部山区,最高点海拔1987米,受雨面积达到1.38平方公里。小岗剑治理主要分为主沟和支沟两个部分,主沟包括两座缝隙坝、两座拦砂坝和一座挡墙。这些构筑物是为了拦截和减小泥石流灾害而设置的,在这个复杂的结构当中,缝隙坝成为了疏堵结合应对泥石流灾害的第一关。
  小岗剑是汉清公路地质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路段,每遇强降雨,小岗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塌方、泥石流。“小岗剑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是目前全省正在进行的四个泥石流治理工程中的一个,如果说文家沟是治理面积最大的一个,那么小岗剑则是其中治理难度最大而且施工环境最险的一个。”刘谋勇告诉记者。小岗剑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投资概算约7000万元,由中科院成都山地研究所设计,主要采取“稳、固、拦、导、外停和截水”等技术措施,消除或减轻设计标准(二十年一遇)内泥石流对防护对象的危害;以乡土树种为主,尽量减少水土流失,加速生态恢复进程;同时开展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警报工作,尽可能地减轻人员伤亡。
  整个工程自去年11月开工以来,承担工程的成都地质调查所投入300余名工程技术施工人员和20余台大型施工机械,我市国土局也派出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协调沟通,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经过6个多月的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即缝隙坝、拦砂坝以及挡墙停淤场的建设,预计到6月底,整个工程将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小岗剑泥石流应急排危治理工程将使汉清路“逢雨必断”的状况得到基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