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黄土地上闪光
作者:张红 文/图     来源:     日期:2012-05-16    
青春在黄土地上闪光
——大学生村官朱婷的“村官事”

  2007年,朱婷大学毕业后,响应“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参加了“三支一扶”考试,经过选拔和组织安排,最后到什地镇双瓦村工作。从一名大学生到村干部的华丽转身,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的价值理念。
■真情融入当村民
  “三支一扶”的考试结束后,朱婷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去报到。“对农村工作不熟,怎样开展工作,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能用到工作中去吗?”朱婷心里的问号很多,但她始终相信,只要自己认真工作,真心地为当地村民服务,就一定能赢得老百姓的信服。
  从熟悉工作和工作环境入手。她认为,要干好工作就要先了解实际情况,熟悉村情。确定了思路,她一有空便开始走东家、跑西家。不管寒暑,只要哪家有事情找到村上,她都积极面对,奔走在田间小道上,倾听老百姓的“怨言”,然后再一一开解。“腿勤、嘴勤、脑勤”,这就是朱婷总结出的第一个接近群众、联系群众的工作法宝。
  “老百姓很朴实,大家对我熟悉后,都亲切的叫我‘小朱’,像对待自家的孩子一样,让我很亲切。”朱婷告诉记者说,既然当了“村官”,就要像样,为村里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真诚服务助农增收
  5·12特大地震后,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都遭受了巨大损失,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老百姓都重新修建了自己的家园。但是,家中积蓄几乎耗尽,绝大部分家庭因建房还欠下了大量债务。怎样发展好生产经营,把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成为双瓦村的当务之急。
  该村有种蔬菜的历史,当村里得知镇党委、政府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化农业,并要在双瓦村试点发展规模农业种植这一消息时,朱婷非常兴奋。在村支部书记邱长胜、红社村支部书记蔡剑东的带领下,大家决定发展规模种植蔬菜,实现“创业”梦想。
  说干就干。2009年4月,她与双瓦村村组干部、种植大户共17人正式组建了什地镇双瓦村绿鑫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以村两委+合作社+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租赁了5个村民小组1780余户农村的土地1100余亩,决定发展规模种植蔬菜。经过市场考察,合作社选择了市场前景看好的日本钢葱和山东大葱。“日本钢葱和山东大葱每亩产量可达1万斤,年收入每亩可达1万元以上,利润相当可观,如果我们试种成功,将起到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朱婷告诉记者说,因为采取的是租赁土地,农民的每亩土地每年可得到租金收入800元左右,再加上到种植基地打工,每人每月还可以挣几百块钱,收入不仅增加了,还有了保障。
  绿鑫专业合作社从成立之初至今一直运行效果良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从2007年至今,改造道路两条8000余米,新建排水沟1万余米,提灌机井2口,同时还搭建了蔬菜大棚,村里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面貌也发生了改变,老百姓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更加高涨。目前,什地镇蔬菜基地面积5000余亩,绿鑫专业合作社利用双瓦村蔬菜基地这个平台,在红社村流转土地近1000亩,共涉及农户1700余户,目前已经与老百姓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朱婷告诉记者说,在专业合作社良性发展的情况下,他们还将会组建公司,继续扩大规模,树立自己的品牌,利用网上信息,形成种植、仓储、运输、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一步步茁壮成长。
  谈到几年来当“村官”的感受,朱婷说:“只要对老百姓有感情,踏踏实实地做事情,老百姓就会真心实意地支持你,就能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