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快捷先锋队  灾害面前显身手
作者:本刊记者 张红 实习生 杨晴     来源:     日期:2012-05-14    
应急快捷先锋队  灾害面前显身手
——德阳市“第一响应人”地震应急搜索救援演练侧记
  “呜-呜-呜”一阵急促而尖锐的警报声拉响后,广播里传来“2012年5月11日上午8:28分,龙门山断裂带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绵竹市金花镇”的播报。顿时,呼救声、哭叫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陈书记,汉旺学校垮了,快派人救援!”“陈书记,汉旺卫生院倒了,快派人救援!”……
  5月11日上午,汉旺地震遗址里废墟里,德阳市“第一响应人”地震应急搜索救援演练在这里精彩上演,参加演练的“第一响应人”面对巨大的灾情,沉着冷静,积极救援,在废墟里上演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救人面面。
  ◆科学布置救援
  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地震发生后,汉旺镇党委书记陈安红第一时间召集机关干部,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收集灾害信息,带领群众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开展自救互救,在对信息快速汇总研判的基础上,立即做出应急搜索救援部署,“现在的灾害情况很严重,社会秩序很乱,在专业救援力量到来之前,我们必须立即开展第一响应人行动,组织群众,维护秩序,开展自救互救,小张、小李两个人想尽一切办法快速赶往绵竹、德阳市向政府报告灾害情况,请求他们援助;小马、小刘留守镇政府,与后续到达的专业救援队伍和其他救援力量接洽;第一大队长40人赶往镇政府北面的5号家属院、第二大队长带领30人赶往汉旺镇中心幼儿园、第三大队长带领20人赶往汉旺镇卫生院、第四大队长带领30人赶往汉旺镇商业区……”
  ◆营救伤员要学会就地取材
  演练当天,天空下着毛毛细雨。参加演练的“第一响应人”身穿迷彩服,戴着防护手套,接到救灾命令后,火速奔向救灾现场。“里面有人么?我们是来救你的。”在模拟的汉旺学校废墟上,第一响应人高声的呼喊着,其他队员们一起用石块规律地敲击废墟,用力听着废墟里的声音。当废墟没有声音回应时,这组人又一起有序往前推进。行进10多米后,有人发现了伤者,兴奋地挥手示意,“找到了,找到了!”队员们充分利用身边工具,如铁锹、木棍等开展搜索救援活动。十多分钟后,一名伤员成功救出!废墟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参加过抗震救灾的德阳市消防支队政治指导员范晓林告诉记者,以前在救援时发现有生命在废墟里就自己做个记号。但每个人的记号都不一样,人多杂乱的时候就难免不弄错。参加培训后才知道全世界对于发现生命的记号都是统一的V字型。
  在演练过程中,充分利用身边工具开展有效救援非常重要。记者在现场看到,队员们在搜救时,首先进行安全评估,再制定搜索计划,有的分队采用人工一字型搜索,有的分队采用人工环形方法搜索,在搜索的过程中发现有幸存者后再进行精确搜索和定位,发现幸存者被预制板压在里面,就采用“破拆法”进行营救、同时对钢筋进行剪切;幸存者被破碎的预制板压在里面,需要进行“破拆和剪切”进行营救;幸存者被大型预制板埋压,就需要“大型机械”将预制板移开再进行营救;如果幸存者被预制板困在狭小空间里面,使用“顶升”技术进行营救……同时,记者在演练现场看到,很多“第一响应人”不仅会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医疗急救知识,还会就地取材,做临时夹板、单架等搬运工具,为转运幸存者争取了最有利的时间。
  ◆人人都是防灾主人
  灾难来临,谁可以第一时间将灾情外传?地震救援的黄金72小时内,如何同时间赛跑,挽救更多生命?是“第一响应人”,也就是在地震等灾害发生后,能在12小时内抵达现场的应急和救援人员。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主任吴建春在观摩当天的演练时告诉记者,“第一响应人”的演练,就是要告诉广大群众,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受灾群众就是最好的救援人,在那时必须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力量,开展有序的自救。
  在当天的演练过程中,从指挥部的快速响应到第一响应人的队伍扩充、搜救演练和余震发生时的有序撤离、群众安抚,对于经历过“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人来说,每一个画面都仿佛是真实的。
  人人是防灾主人,天天是防灾之时,依法防灾减灾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我市市民王钊在拿到德阳第一响应人教官证书后告诉记者,四年前地震发生时,自己赶到汉旺后手无寸铁,也不知道该怎样进行搜索和救援。通过几天来第一响应人的理论学习和实地演练,他认为在灾害发生时,第一响应人应该迅速组织一支搜索救援小队,对灾害进行初步评估,并迅速向各级政府反映灾情,对灾害现场进行封空和管理。同时要有效利用身边能找到的简单工具和掌握的基本搜索、救援技能,迅速开展营救。他希望更多的人参加第一响应人的培训,掌握搜索救援技能,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