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娟 尹翔 文/图 责编:唐敏
来源:
日期:2020-12-16
本刊消息 曾经的“地块块、矮埂埂、渠弯弯”变成了土地平整、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农田;曾经难走的田间土路变成了一条条平坦的水泥道路……12月15日,记者走进汉旺镇,随处可见人们利用农闲时节平整土地、修建沟渠的忙碌场景。听村民说,这些变化要得益于我市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该项目不仅浸润着广袤的农田,也浸润着村民的心田。 在大柏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放眼望去,经田型调整后的农田成梯状依次排开,很难让人想到这里曾经是大小不一、错落分布的小块地。如今,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现代化技术得以大量应用,最大限度实现了节本增效,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促进了农民增收。“以前这里的耕地不平整,大小不一,又没有机耕道,种庄稼靠人力肩挑背扛很吃力。”村民谈兴友说,现在有了笔直的机耕道和沟渠,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村民种地既轻松省力又实现了增产增收。 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持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释放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仲冬时节,在剑南街道柏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千亩农田接连成片,几台大型挖掘机在田间来回工作,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过去,农田旁边杂草丛生,农用机械也进不来,既不美观还影响生产。”当地种植大户吴宇全笑着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再也不担心灌溉了,播种、插秧、收割都能实现机械化操作,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环境也变好了,真正实现了“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 “剑南街道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在柏杨村、五星村、板桥集镇社区、酒城社区4个村(社区)实施,改造面积共计1.5万亩,其中0.8万亩为田型调整,0.7万亩为土壤改良,同时还将修建沟渠60余公里,田间道路30余公里。”剑南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大程度促进项目区群众实现增收致富。日前,项目已全面开工,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逐步推进。镇、村、组还安排专人跟进,确保工程质量。
据悉,作为市政府2020年为民办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我市将建成高标准农田4.4万亩,新(改)建田间沟渠124.7km、新(改)建田间道路60km,主要集中在孝德镇、九龙镇、汉旺镇和剑南街道。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市农业农村局根据各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灌排体系、土壤特性、林网布局等情况,按照田块方整化、沟渠标准化、道路网格化、渠道防渗化、作业机械化等进行规划设计,并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确保高标准农田“建一片、成一片、高效利用一片、惠民富民一片”。截至目前,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2.2万亩,项目总投资3320万元,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并通过验收。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2.2万亩,项目总投资6600万元,新建和整治田间灌、排渠道90.4 km,新建、整治田间道路 47.3 km,田型调整1.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 0.11 万亩,土壤改良 1.2万亩,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成55%,预计明年3月份全面完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