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处处绘新景
作者:周韵 文/图 责编:李莲     来源:     日期:2020-12-16    

——剑南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

入户村道平坦干净,田畴阡陌瓜果飘香,农舍庭院花香四溢,乡风民情和谐淳朴……沐浴着冬阳,随意打卡剑南街道任何一个村庄,一幅幅美丽乡村的新景象扑面而来。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修课”,更是关乎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必答题”。剑南街道结合实际,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长效化,通过建立环境治理机制、完善共建共管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围绕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扎实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行动,不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村庄实现从洁净整齐到美化“颜值”的再提升,老百姓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健全机制 美了村庄富了腰包

12月13日,走进剑南街道五星村,处处都能见到忙着打扫卫生的村民。虽天气寒冷,但他们的热情丝毫不减。

“以前村民到处乱扔垃圾,爱护环境的意识很差。”剑南街道五星村党支部书记付尧海说,五星村通过村民自治,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垃圾治理,探索出了“房前屋后自己扫、公共区域轮流扫、道路沟渠保洁扫、每月一次集中扫”的自治机制,并通过开展院落动态卫生评比,把垃圾分类行为从“要我分”引导到“我要分”,推动生活垃圾由分散处理向集中处理转变。

村庄环境的改善,也让村民尝到了甜头。“现在游客越来越多,大家种植的农产品根本不愁销路,接下来村上还要搞民宿旅游发展,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村民毛明笑着说。

据悉,近年来,剑南街道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要抓手,不断完善“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了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目标、有方向、有定位、有措施。其次,积极发挥地理优势,引进先进种植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葡萄、银柳、叶烟种植,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农旅有机融合,为群众找到了更多的致富门路。

全域治理 补齐短板绘新貌

12月14日是板桥集镇社区逢集的日子,上午8点,社区工作人员便带上红袖标和宣传单,行走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中,规范车辆有序停放,宣传环保相关知识。

来到农贸市场内,地面干净整洁,各区域划分明确,摊位上的蔬菜瓜果琳琅满目,不少市民正在驻足挑选。“过去市场内污水横流,厕所臭味很重,现在的购销环境真是大为改观!”谈起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村民罗天珍连连点赞。

近年来,剑南街道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难问题,通过交通整治、街道整治、环卫整治三大长效工程,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有效保证了整治责任落实到人、整治过程无缝闭环,整治成效常态巩固;同时建立了“户集、村收、街道转运”的农村垃圾集中收运和无害化处理模式,让村民养成了定点投放的习惯,垃圾乱倒乱埋乱烧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这曾经是柏杨村简易旱厕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厕所革命”行动大力实施,当地村民拆掉了旱厕,建起了独立的卫生间,配上了冲水式洁具,让村里的人居环境上了一个新台阶。据悉,截至目前,剑南街道已有2100余户完成了厕所改造。

全民参与 共建共护幸福家

村道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走进金隆村,放眼望去,整个村庄仿佛开启了“美颜”模式,新修建的垃圾房环保美观,房前屋后的垃圾没了踪影。

金隆村党支部书记曾维木告诉记者,为切实改善人居环境,金隆村实行片区负责制,落实由村组干部组成的清洁行动队,积极发动群众,每月不定时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全力清除辖区内各种卫生死角,形成了全员出动、合力攻坚治理环境的浓厚氛围,有效提高了村庄文明指数和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场需要人人参与的“人海战”,更是一项久久为功的“持久战”。剑南街道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实现由大包大揽向共商共建转变,群众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其次,将人居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结合,通过村民坝坝会、农民夜校、郭氏基金等平台邀请老师们分批对村民进行健康、卫生等知识培训,不断强化广大群众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文明意识;积极开展“最美家庭”“孝老爱亲”和“文明示范户”等先进评选活动,让老百姓争相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