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进展顺利
作者:本刊记者 张红     来源:     日期:2012-04-17    
我市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进展顺利
——四川广电网络绵竹分公司总经理马代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为满足我市百姓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我市数字电视整体转移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近一个月以来,四川广电网络绵竹分公司全体员工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做好“整转”工作。从用户申报办理到安装,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老百姓对为什么要进行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以及为什么接通了数字电视就要关闭模拟电视,机顶盒为什么不能“一拖二”、“一拖三”等问题非常关注。日前,记者再次来到四川广电网络绵竹分公司,就老百姓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记者(以下简称记):部分群众反映,现在模拟电视能看到30多个频道,大家觉得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还要进行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
  马代强(以下简称马):有线电视数字化不仅仅是让频道数量增多,让节目清晰度更高、音频效果更好,数字化更是让电视变成家庭信息终端和娱乐终端,形成“三网融合”的家庭信息平台和娱乐平台。
  有线模拟电视为百姓提供了最基本的节目收视。但是,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职业和喜好,通过广播式的模拟电视看到的频道都是一样,电视台播什么看什么,这是一种大众化的被动收视模式,由电视台主导了老百姓的收视。随着老百姓物质文化生活的富足,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逐步提升,不再满足于大众一致的节目,而是渴望个性化的收视服务,希望由被动变为主动,自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老百姓从“看”电视到“用”电视,真正实现指挥电视、主宰电视,就必须与电视机双向互动,要实现双向互动,就必须发展数字电视、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老百姓的个性化收视需求得到了满足,城市文明程度就得到了提升。正因如此,国家将“城市的数字电视转换率达到95%以上”列为文明城市测评的重要指标。
  记:为什么接通了数字电视就要关闭模拟电视?是纯粹的技术问题吗?
  马:接通了数字电视后,模拟信号就将分片区关闭,用户不能再退回到收看模拟电视的状态,国家称之为整体转换。如同手机从原来“大哥大”模拟通话向GSM数字手机过渡一样,一旦模拟通话关闭,原来的手机就无法再行使用,无法再进行模拟语音通话。数字电视是有线电视的新技术革命,是从节目摄制、编辑、发射、传输到信号接收、处理、显示完全数字化的系统,国家要求2015年前全面关闭模拟电视信号,届时全国所有用户将无法再收看模拟电视。同时,从技术上来说,如果在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后,仍然保留模拟节目,由于目前广电网络的传输资源有限,如果同时保留模拟和数字两套播出传输系统,将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不仅使网络公司承受双重运营成本压力,而且使经营和发展电视内容增值业务及网络增值业务受到很大限制。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推进试点单位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若干意见(试行)》中要求试点城市要“因地制宜,分片分区稳步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四川省已先期展开数字电视整转的成都市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的通知》(成委办[2006]29号),文件中明确要求“凡开通数字电视的地区,原则上不再传送模拟电视”,“要逐步关闭大部分模拟电视节目信号,只保留中央电视台1套、四川电视台1套、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少儿频道、各区(市)县1套模拟电视节目信号”。目前全国各地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地区,基本都是用户选择收看数字电视或收看暂时保留的几套模拟节目。
  记:为什么数字电视的机顶盒不能“一拖二”、“一拖三”呢?
  马代强:一个家庭增加数字电视接收终端,涉及到提高入户电平值,增加光收发器、信号放大器、增加运营支撑平台设备及人员配置、不断对传输干线和分配网进行扩容、维修维护等问题,加大了有线电视网络的运营成本。全国绝大多数开展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地区,第二、第三终端都是由用户自行购买并付费收视。由于用户在模拟电视收视时期已养成了多机按一户交费的习惯,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实际上十分合理的“一机一费”。
  从经济收入情况看,一户多机的用户并不是承担不了正常的消费,比如一户多个手机的用户普遍存在,但大家对一机一费已养成习惯,而是少数多机的用户对电视消费认识有偏差。相信随着认识的逐步转变,一户多机的用户会慢慢接受“一机一费”制。